缺失的运维,困顿的共享单车

自行车共享行业近年来经历了大起大落,这是有目共睹的。在此之前,非常火爆的小黄车OFO还有很多人的押金没还,而曾经和OFO分市场的摩拜单车,在被卖掉后几乎销声匿迹。但近年来,经过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4 22:56:16

自行车共享行业近年来经历了大起大落,这是有目共睹的。在此之前,非常火爆的小黄车OFO还有很多人的押金没还,而曾经和OFO分市场的摩拜单车,在被卖掉后几乎销声匿迹。

但近年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行业洗牌,自行车共享行业终于开始稳步发展,它也成为了共享经济中一种发展良好的形式。这自然和巨头的进入有关系,共享单车的博弈早已成为巨头之间的博弈。

自行车共享继续下滑

自行车共享巨头之间的激烈战斗始于一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有很高的需求。行业形成“三分天下”格局后,一二线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然而,这种自行车共享模式没有很高的进入门槛,对用户没有很强的留存能力。只能依靠规模的扩张来保证平台的持续稳定增长。下沉市场的体量是巨大的,可以提供给自行车共享平台的机会和空会更大。

在下沉和扩张的过程中,从业者自然会面临很多挑战。最重要的挑战是不断增加的投入成本能否得到相应的回报。

具体来说,能够扛起自行车共享盈利大旗的业务自然是自行车租赁业务,但没有更高的门槛。这也是所有形式的共享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平台只能选择进一步扩大规模和金额来取胜。

然而,规模扩张意味着投入成本的增加,越往市场下游,使用自行车共享的频率越低,越难以培养消费习惯。例如,在五六线的小城镇,消费者对自行车共享的需求不是很强烈。这将进一步加大投资与回报的差距,同时加大资金风险。

目前,青桔、Hello、美团单车虽然都有巨头支持,但在资金、流量等方面都会向巨头倾斜,也有企业宣称其自行车共享业务已经实现盈利。但这种用金钱换规模的模式,会导致平台不健康、不可持续的发展。

被寄予厚望的摩托车

当现有的发展模式出现一些问题时,寻找新的突破口是必然的选择。对于自行车共享平台来说,突破以金钱换规模的模式的新途径就是共享摩托车。

【/s2/】现在比如美团单车、青驹单车、Hello Bike都陆续推出了共享摩托产品,他们主打下沉市场。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0年,中国70.8%的共享电动自行车用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一二线城市用户仅占29.2%。但是为什么选择摩托车作为突破口呢?

首先,增加距离意味着增加服务多样化。自行车共享中的服务过于单一,有局限性,摩托车可以帮助突破局限性。由于不同于自行车共享对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的解决方案,e-bike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因为它的出行距离更长。

其次,提高客单价意味着利润更有保障。与自行车共享相比,摩托车的单价会有所提高,而且因为运力相对较高,同样的时间可以开展更多的租赁服务。摩托车的这些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自行车共享平台的盈利。

最后,摩托车更符合下沉市场的需求。大部分低线城市的人口密度并不比一二线城市小,保证了市场基础。而且在小城市的背景下,更多的消费者更青睐电动车,这保证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也让摩托车在下沉的市场中更容易被接受。

但是国家政策对摩托车投放有一定的控制,而且因为电池的原因,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摩托车虽然运力高,但是在后期运维保障不足的情况下,高运力并不能带来好的效果,这也导致了共享两轮战的新问题。

成为关键的运营和维护服务

对于自行车共享平台来说,无论是传统的自行车共享业务,还是新突破的摩托车业务,在下大力气扩大规模的同时,后期的运维服务也非常重要,成为现阶段两轮大战的新焦点。

首先,在单车额度有限的前提下,平台需要通过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激发每辆单车的最大价值。

目前的情况是,尽管自行车共享已经在大量城市投入使用,但消费者仍然会遇到找不到车的尴尬局面。相比之下,地铁站等区域的单车拥堵问题才是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平台运维能力的不足。如何进一步细化运营单车的投放,是每个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后期运维服务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潜移默化的培养忠实用户。

小区门口的空一车难求,地铁站挤得连走路都困难。这种两极分化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这种痛点是平台抢用户的绝佳机会。通过提高运维服务能力,自行车共享可以真正成为一种便捷的产品,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最后,共享单车的积压给城市建设和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多问题,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会给平台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素。

目前已有多个地区针对共享单车部分区域积压过多的问题出台管理政策,青驹、Hello、美团单车也陆续出台解决方案,加强了单车运营企业和资源的投入,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车的积压。

两轮创业背后的人生大战役

不难看出,运维服务能力的提升影响着自行车共享平台的发展,不仅是现阶段,未来也是如此。在各平台的单车业务得到进一步保障和完善后,背后关于本地生活的战争也逐渐浮出水面。

比如Hellobike最近孵化了Hello Life,继续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发展。虽然现阶段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会成长。更何况Hellobike背后还有阿里巴巴,Hello对阿里本地生活的补充作用不容忽视。

同样,美团单车对美团本地生活的补充作用也不容小觑,再加上美团新推出的打车服务,美团在本地生活上更有优势。对于青居背后的滴滴来说,单车业务是其出行的一大补充,也有助于其继续深化出行服务。

而且对于涵盖“吃喝玩乐”的本地消费来说,出行是消费者从家到店过程中的必要行为。无论是在线叫车还是自行车共享,它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释放自己的价值,并为其背后的生态做出贡献。

所以,无论是阿里美团还是滴滴,关于本地生活的生态战到最后才是重点,而自行车共享作为补充出行的重要方式,自然也不会被巨头们放过。

然而,对于正处于持续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自行车共享来说,运维能力能否跟进,不仅成为自行车业务成败的关键点,也对背后更大的本地生活业务产生影响。这也对从业者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重视规模扩张,还要重视“后勤保障”。

图片由Canva绘制,文/Liu Kuang微信官方账号,ID: liukuang110 [/S2/]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