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文案的几大特征都有什么 拼多多文案的9大特征

因为微信环境是由熟人/半熟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所以在阅读本文之前,你需要进入这样一个假设场景:你正在和某个/某群好朋友聊天,现在你只有1分钟时间说一件事。这个场景就是文案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00:29:09

因为微信环境是由熟人/半熟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所以在阅读本文之前,你需要进入这样一个假设场景:你正在和某个/某群好朋友聊天,现在你只有1分钟时间说一件事。

这个场景就是文案微信环境的类比还原:

先邀请大家分享完品多多的文案。

如下,品多多九大社交列表功能模块微信的文案整理。拼多多每个功能模块都要有一个分析文案池,同一用户不同时间分享的文案会随机显示。体验时间会随机出现以下文案。

请注意红色内容,第二部分会分析:

二、拼多多微信分享文案特点总结二。品多多微信分享文案特点总结

分享的本质是推荐一个邀请,以达到某种目的——帮助,分享利益或者完成一笔买卖。

1.语气要像和朋友说话一样,以“你”和“我”为主语,表达要简单直接。

首先是说话的语气,就好像你编辑了一段和朋友的对话内容,模仿和朋友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聊天的场景。

不像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的图文消息,聊天是基于熟人/半熟人关系,所以语气要像你真正能说的话。

举个栗子:微信图文的场景类似于网上发传单,一般的话术是“问候+产品功能介绍+优惠介绍+……”。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肯定不会这样说话,不然就像被黑了一样。

比如品多多的文案会用骚的语气说:“帮我砍一刀,我好想要,爱你~”“你在吗?给你个红包,记得领。”

几乎每一篇文案都包含了主题词“你”或“我”,体现了方向性,突出了对方——我所看重的人的独特性。此刻我很需要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试想一下,每年拜年的时候,是在每一条祝福短信里加上对方的名字或者昵称,让对方有更好的体验,还是什么都不写?

文案应该简单直接。想象一下,你和一个好朋友聊天,一口气聊了很久。

越是亲近的人,越能把一件事拆成很多句,只用一大段向领导汇报。

但文案可以简短,但一定要突出目的——对方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点击,加入一个群,切一刀,记得去拿,好像去抢”在拼多多的分享文案中反复出现。

2.“这是真的,我经历过”

微信环境里“领奖”“免费赠送”的字眼太多了,大家都产生了抗体。

如果你有朋友背书,你的可信度就会增强。就像拼多多的文案里会有“百分百正品”、“我的到了”、“官方”、“XX人收到了”一样。

3.用邀请/请求的语气,并突出“帮助我/参与进来很容易”

使用“帮忙”、“快来”、“一起”等邀请/请求的词语,还原朋友间互相求助或邀请的真实场景,让对方无法拒绝。

并突出“很容易帮我/介入”;比如“点击一次”“随时套现”在文案中反复出现,传递出“这么简单就能实现,如果你不帮我/参与进来,对不起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效果。

4.“和你分享是为你好”

毕竟分享不能自高自大,能让双方共同获利的分享才是“喜欢”的场景。

想象一下,你一直在帮助一个好朋友,而他从来没有帮助过你。时间长了,他不好意思麻烦你,你也不愿意帮他。所以在设置分享逻辑的时候,要突出双方可以“共同受益”这一点,分享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5.表达情感——感激、爱等

如果你邀请某人帮助你,你可以先表达你的感激或爱你。想象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向别人求助,同时加上一句“谢谢”。求助的成功率会高很多吗~

第三,分享一下文案不该踩的“雷”。1.避免夸大其词。

基于熟人关系,在分享的同时,你不仅仅是一个宣传渠道,还要负责“客服”,因为朋友肯定会问你问题,所以不要夸大文案,避免消耗太多社会金钱。

2.避免自言自语

分享是有针对性的,有针对性就意味着这个分享的文案有受众。说听众想听的,对他们有帮助的。

比如“我今天穿了一条很好看的裙子”就是自说自话。如果在最后加上“我觉得你穿会更好看”,会给对方参与的动力。

四。写推荐文案的其他想法。1.分别写文案分享给朋友和群聊/朋友圈。

在体验品多多-签到和现金领取功能的分享时,明明分享给了一个微信好友,但文案的主标题竟然是“群主红了!!快来抢!”当时有点迷茫,因为没有“群主”作为一对一对话的主体。

所以只是想着要写文案分享给朋友和群聊?

结论:在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下,可以单独编写。

原因: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单独聊天和与一群人聊天时,语气、内容、表情都不一样。

主体不同,单独聊天只有你和我;群聊主体是大家,更像是广播;就像我遇到“群主”的这个主体描述不适合出现在单独聊天分享文案中;在一对多群聊是需要考虑关系组成的复杂程度——既有熟人关系、也有半熟人关系,“社会认同”带来的压力会更大,所以与其会更加严肃;还有更多差异点,可结合自己日常对话,来补充。

2.为什么分享的时候不想加自己的推荐?

分享有添加自己推荐的功能,但大多不写自己的内容。

大概有两个原因:

人是懒的,大部分也懒得写;分享之后我明明可以在对话框或者朋友圈描述中写一句,干嘛非要在留言这个小小的区域里输入一段字。

3.可以添加高频、具体、有趣的场景描述

高频、具体、有趣的场景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或兴趣。

首先是描述高频场景:比如最近遇到的一个“推荐视频定向流量包”的场景。写推荐文案可以描述的场景有很多:在家里,在办公室,在上下班路上使用定向流量包。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场景,会是什么?

自然是“上下班途中”,因为家里可以用WIFI,流量包作为WIFI不正常的低频场景,说服力不够;同样,在办公室看视频的频率页也比较低。

其次是描述具体场景,比如“上下班途中”,可以细分为地铁、公交、私家车。

如果选择另一个细分场景,必须选择“在地铁里”或者“在公交车里”。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场景来选择。你不选择私家车的场景是因为:

私家车里你可能是司机,没办法看视频;大部分没有私家车,覆盖人群有限。

二是描写有趣的场景:大多数有趣的场景都发生在和别人有“故事”的时候。假设上面我们选择的场景是“上班路上的地铁里”。可能发生的有趣场景是“以前流量不够的时候,总是偷偷看别人的视频,过过眼瘾”。别笑,你肯定也做过。

但是有了视频流量套餐,就不一样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看自己喜欢的剧了。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后,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增加他们参与的兴趣。

写在最后

在体验品多多的文案时,会觉得有些文案带有“勒索”的色彩,容易引起朋友的“不适”;比如:“考验我们真实感情的时候到了。快来帮我!”,但是绝大多数的分享文案都很优秀。

同时我也不觉得“拼多多”低。

原因:

不要以中产视角去看,low不low不应该以商品价格、品牌和购买者的身份确定,产品的价值观正确就不low;数据已经证明拼多多的社交裂变是成功典范,尤其是今天体验的这些分享文案,高度还原了社交对话场景,不low哦~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