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实施两年多,各大机构资管转型步伐加快。10月16日,央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银行,正在进行越来越深
资管新规实施两年多,各大机构资管转型步伐加快。10月16日,央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银行,正在进行越来越深的整顿。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加入,无疑给大资管时代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空。
截至目前,已有21家银行获批设立理财子公司。11家理财子公司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合计34.6亿元,多家银行交出的靓丽成绩透露出银行业转型的成绩和决心。
理财子公司净值型产品占比100%
21中国理财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全市场15家银行子公司自成立以来发行了2121款银行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说明100%的银行子公司产品实现了净值化转型。截至统计日,2121款产品中,预售19款,在售46款,在售2056款。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仅发行了308款产品。2020年至今,已发行1813只,比2019年发行量高出近6倍。子公司理财产品发行出现“井喷”,与银行业整体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银行理财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据21理财研究集团统计,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比64.45%,有1367款;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比35.55%,754款。封闭式理财产品一般期限较长,存续期内不能赎回。只能按照到期日的最新净值赎回。相对于资金更加灵活的开放式产品,封闭式理财产品更具有固定期限和不赎回的特点。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产配置中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股权和非标资产,而且这部分资产的期限较长,资产的期限决定了产品的期限,因此理财子公司更倾向于发行期限更长的封闭式理财产品。
从各机构发行数量来看,工银理财以749款产品的发行量“领跑”,占比高达35%;信贷管理,交行管理,中行管理次之。四大国有银行金融子公司总数达到1690家,占全行业总数的79.68%。21理财课题组统计发现,工银理财截至10月15日共发行理财产品749款,其中封闭式净值型产品611款,开放式净值型产品138款;从投资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最多,有455款;从风险等级来看,R3(中等风险)最多,有558款;从投资期限来看,产品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618款,占比82.51%。
银行理财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丰富的挂钩标的、灵活的想象空、较低的风险偏好,结构性理财产品成为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是二元结构、利差结构、鱼翅结构和区间累加结构。随着a股市场的升温和交易的活跃,为了搭上股市的顺风车,工行、光大、宁银、中邮等多家理财子公司相继发行了多款挂钩股票的结构性产品。
中国金融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21理财课题组统计,市场上所有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2121款产品,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有9款,数量上占比相对较小。这些产品主要挂钩股市、原油、黄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在-0.29%-15.80%之间。收益最高和最低的产品都是工行理财的。权益类市场上挂钩投资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要求投资者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作为第一家城商行的理财子公司,宁银理财也在国庆节前推出了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宁银理财交越挂钩封闭净理财1号”。该产品为公募固定收益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适合平衡型、成长型、进取型个人投资者)。根据产品说明书,业绩比较基准分为0.5%或5.85%两个档次,与香港恒生指数(HSI)挂钩。嗨)。产品期权部分采用二元看涨结构,观察日为2021年3月23日,产品起息日为2020年9月24日。扣除固定管理费等费用后,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分为等级:“第一等级:若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价高于或等于产品起息日在观察日的收盘价,观察日期权行权实现高收益,业绩比较基准为5.85%(年化);第二档:若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价低于观察日产品起息日收盘价,则不行使期权,业绩比较基准为0.5%(年化)。”该产品发行不到一个月,累计净值增长率为0.51%。目前公布的最高净值为1.0051。
权益类产品尚未成熟,“固定收益+”产品期限延长。银行理财主要以现金管理产品为主,以支持新产品的增加来弥补老产品的缩水,但现金管理产品收益普遍较低。
如何提高新老产品的超级链接效率,是目前银行理财转型面临的难点之一。相比之下,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没有达到公募基金市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净值波动较大。一时间,投资者用脚投票。要提高新老产品的衔接效率,使之为投资者所接受,关键是要设计出满足投资者低风险偏好和较高收益预期的产品,同时满足资管新规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结构性理财产品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传统的一期预期收益产品拓展为两期收益或更多区间收益,同时通过投资技术大概率保证本金,是现阶段能被客户很好接受的过渡性产品之一。从长期来看,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将丰富的挂钩标的、灵活的收益空和低风险偏好有机结合,但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研能力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也是理财子公司加大力度,千方百计招揽人才的原因。
试水权益:招商银行组建了19人的专业团队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已达7907亿元,约占银行理财资产总额的3%。在课题组此次统计的2121款理财子公司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占比最高,共发行1623款,占比76.52%;493类,占23.24%;权益类产品只有5只,占比0.24%。
5只权益类产品中,1只产品风险等级为高风险(R5),4只产品为中高风险(R4)。风险评级最高的是招行最新推出的“赵卓沪港深精选周凯1号股权理财计划”[风险评级:R5(进取型)五级高风险],于9月15日发行。该产品是招行主动管理的第一款纯权益类理财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的投资思路主要是选择长期优质、估值合理的沪港深三地上市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为80%-95%。另外增加股指期货作为对冲工具,配置比例为0-15%。与此前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权益类产品相比,该产品在沪港深三地的投资范围显示,近年来资产管理机构对权益类投资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5款权益类产品中,“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生配置理财产品”发行时间最早,累计净值最高。截至10月12日,该产品最新净值为1.9976,累计净值增长率为99.76%,收益接近翻倍。
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募集时间为2012年01月09日至2012年02月09日,为中国工商银行母行中国工商银行的存续产品。同时,该产品收取一定的认购费,认购金额不足50万元,收取0.8%的认购费;认购金额大于等于50万但小于300万的,收取0.4%的认购费;认购金额在300万以上的,不收取认购费,产品还会收取一定的赎回费。
21金融研究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招行已经形成了19人的股权直投部,投资经理3人,平均拥有10年以上的投研经验。去年以来,从外部资产管理和券商机构引进了10多名市场化投研人员,其中包括9名资深行业研究员。
外币理财加速入市
截至10月15日,中国理财网注册的外币理财产品超过1500款。据21金融研究小组统计,理财子公司发行的2121款产品中,人民币产品有2114款,占比99.67%,其余7款产品均为美元产品,基本来自今年8月以来发行的新产品,其中工行3款,中行2款,建银金融1款,招银金融1款。7款理财产品中,4款为开放式净值,3款为封闭式净值。有六种固定收益投资和一种混合投资。就产品风险级别而言,五个模型为R2,两个模型为R3。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末,我国外币存款余额8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当月外币存款增加258亿美元,同比多增401亿美元。从事外币理财业务的机构需要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即经批准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代表客户开展境外理财业务。投资者以人民币购买的QDII理财产品委托银行进行境外投资,使投资者在没有外币的情况下也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
以招行发行的“瑞海外QDII(美元)固定收益理财计划a年1号”为例。其产品描述显示,首个投资周期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2.2%-3.7%,认购起点为1美元。资金主要投资于境外货币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显示现金、银行存款、可转让存单、货币市场基金占0%-80%。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市场发行的债券等有价证券,国际公认评级A级及以上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性产品占20%-100%;高流动性资产不低于5%。产品的投资策略主要有资产配置、久期策略、信用策略和结构性产品投资策略。
从收益来看,外币产品整体风险较低,收益率也较低,也出现过跌破净值的情况。子公司发行外币理财产品,从数量上看,情况并不好。此外,发行外币融资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等。但是,作为理财的重要类型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人们对出国留学、旅游、投资等国际活动的需求更加旺盛,外币在个人资产中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外币理财,银行理财子公司试水外币理财产品是一种新的尝试。
净值波动不是“洪水猛兽”[S2/]
21理财研究组认为,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是其发展转型期不可避免的挑战。在机构理财端,要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在市场端,要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适当性管理。银行在保持原有改革步伐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引导投资者主动适应市场波动,注重资产配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长期投资平滑净值波动。
加大投资者教育,净值波动不是“洪水猛兽”,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同时要加强精准营销,对客户进行分类分层管理。银行资产管理后续可利用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在跨资产类别、区域、币种、周期的资产配置产品方向进行创新,形成固定收益、固定收益+权益/量化、股债混合、纯权益等多层次产品体系,丰富理财客户可投资产品。
保持监管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也非常重要,有助于市场机构稳健开展相关业务。把握好合理去杠杆、严格监管和稳增长的关系,避免因市场环境变化而过度调整既定监管政策。银行理财子公司应执行新的资产管理条例和财务管理规则,业务发展应突出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