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全球范围内突破1000万的当下,陷入“封锁悖论”的各国政府必然会提出上述“哈姆雷特之问”:是坚持完全封锁来冒险让经济减速,还是解除封锁来拯救经济?但是
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全球范围内突破1000万的当下,陷入“封锁悖论”的各国政府必然会提出上述“哈姆雷特之问”:是坚持完全封锁来冒险让经济减速,还是解除封锁来拯救经济?但是冒着病毒传播的风险(解除封锁拯救经济,却冒着病毒传播的风险)?
幸运的是,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考虑部分解除限制,“智能锁定”已经成为一种值得考虑的权衡。
所谓“巧妙封锁”,就是“选择性封锁”,即针对新的疫情关闭小区域。
更早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我们的邻国巴基斯坦。另一方面,北京是在处理最新疫情时实践这一概念的“海报儿童”。现在,德国、葡萄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开始尝试。
欧洲国家刚刚开始尝试的原因之一是,实施巧妙封锁有一个重要前提:新增感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与全面封锁相比,灵巧封锁对政府的要求要高得多(它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首要任务是通过快速检测和接触者追踪,尽快发现新病例,及时圈定感染范围。而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接触史追踪为例,民众下载相关应用是有帮助的,但政府也必须保证当地卫生系统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民的作用退居二线。巧妙的封锁还需要人们的合作。一方面,为了防止该地区发生“超级扩散者事件”,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仍然是两条“黄金法则”。另一方面,看到其他社区重新开放,热区仍然必须遵守更严厉的措施,如“居家秩序”,这是对该地区人民的耐心和纪律性的更大考验。
巧妙的封锁不足以完全杜绝新发病例,但毕竟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积极努力。它也被称为“我们最大的希望”。事实上,除了巧妙的封锁,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是人类智慧和合作的体现,也是我们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希望。我相信人类不会永远忍受可怕的病毒——套用哈姆雷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