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底,在北京,石玉凤通过朋友武勇明的介绍认识了一批人,随后被邀请一起南下杭创业。余枫对这个团队了解不多,之前也没想过要在杭生活,但抱着对“互联网梦”的怀疑态度和对武勇
1998年底,在北京,石玉凤通过朋友武勇明的介绍认识了一批人,随后被邀请一起南下杭创业。余枫对这个团队了解不多,之前也没想过要在杭生活,但抱着对“互联网梦”的怀疑态度和对武勇明的信任,他决定和这几十个年轻人一起南下。
1999年1月15日,他们从北京回到了大部分队员的家乡杭州。2月20日,大年初五,在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16栋三层楼,十八个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动员大会。屋子里差不多有四面墙,只有一面破沙发,大部分人席地而坐。马云站在中间,讲了两个小时。彭蕾说,“我们要成为中国人创立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这几乎都是他说的。我们只是坐在那里偷偷翻白眼。”
公司启动资金50万,十八个人一起出资。马云没有这个钱,但是他希望公司归大家所有,所以十八个人都出了钱,每个人拿的股份比例不一样。用非常简短的英语写在一张纸上。签完名,马云让大家回去把这张纸藏起来。从此以后,不要再看它。“如果我们每天看着它做梦,我们就做不了什么好事。”
长期以来,这些人月薪500元,在湖畔花园附近租房子住。有的两三个人合租房子,有的干脆住农家乐,他们的饭基本都是3块钱的盒饭。岱山非常喜欢梅干菜。有一次她吃盒饭,突然对大家说:“等我有钱了,我就买一屋子的梅干菜!”
......这些人创造了阿里巴巴。他们被称为十八罗汉。十年后,这家公司上市,成为上市当天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这十八个人,据推测,他们每个人都成了亿万富翁。当然,他们并不是IPO中唯一盈利的团队。阿里巴巴70%的员工,大约4900名员工,都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百万富翁。阿里巴巴十周年当晚,这18位创始人向马云辞去创始人职务,从零开始。用马云的话说,阿里巴巴已经进入合伙人时代。
上市后,马云在不同场合反复重复一句话。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为员工创造财富不是他的梦想。他的梦想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句话他说了十年,到了第十年,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他。
大家都知道,在阿里巴巴之前,马云带着几乎相同的团队,两次尝试创业,都以失败告终。这个在杭州土生土长、30岁前只满足于当大学英语老师的人,在1995年偶然去了一趟美国。接触到互联网后,他认定互联网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有着浓厚商业传统的浙江长大的他,几乎在从美国回来的那一刻,也下意识地将互联网与商业的未来联系在了一起。
1995年,在《中国黄页》中,马云抱着试一试的精神,说服一些企业或单位给他做公司介绍和图片,做成网页,然后发给在美国的合作伙伴,上传到网上。这个想法源于马云在美国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输入了中国这个词,却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这个简单朴素的想法,从国外带来了一些好奇的客户,到当时相信马云的客户,也在1997年底给马云带来了700万的收入。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马云退出了中国黄页,但从管理效果来看,马云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1997年底,他带领团队到北京为外经贸部做网站。外经贸部对这个项目的设想分为两部分,一个大型的内网加一个对外开放的外网。内网的思路是在全国铺设光纤,把所有下属外贸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所有与外贸相关的审批手续,也是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外网的名字叫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这个项目的初衷和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做一个现实世界中广交会那样的交易市场。
做* * *项目有天然的优势,也有不可避免的劣势。当互联网热潮刚刚风起云涌,风险投资的热钱滚滚而来的时候,以* * *为首的互联网项目步伐显得缓慢而沉重。8个月后,马云决定再次辞职,回到杭州。
对于马云来说,这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让阿里巴巴架构的雏形逐渐在脑海中成型,他“把互联网作为中国数万家中小公司的窗口,从这里起步,与世界接轨”的梦想也变得清晰。
当然,有两个问题后来困扰了无数研究阿里巴巴的财经记者或财经作家。首先,是马云为什么毫不犹豫,顽固坚持长期做中小企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从他的个人经历和他的知识结构来看,他当时只是杭州一所默默无闻的大学的英语老师。他擅长外语,但对电脑一窍不通。时至今日,当被问及马云这十年最大的变化时,阿里巴巴的一位创始人笑着回答:他终于会打字了。只能说是类似飞仙的神来之笔。
其次,马云对互联网“分享”精神近乎本能的接受和执行。当最近世界上大多数网民还沉浸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快感中时,他已经发现,共享互联网所能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资源可以尽可能高效地聚集在一起。在商业上,这可以带来的结果是沟通和交易成本的降低。
当时没有人知道世界是平的,但1999年2月20日,马云在自己位于湖畔花园的简陋公寓里,向第一批员工讲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后来被浓缩成一句话,“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马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铺开世界,用互联网粉碎商业链条上的一切壁垒。起初,阿里巴巴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平台。这是一个非常类似于中国黄页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或者像马云当时常说的,这是一个网络集市,中国几千万中小企业在这里摆摊,在这里发布产品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订单——国内或者海外。正因如此,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有两个平台,一个是中文,一个是“清晰专业的英文”。
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开发了两个产品:中国供应商和诚信。中国供应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客户展示产品和企业,帮助客户参加各种展会,帮助客户应付国外客商。诚信是阿里巴巴为确保其网站信息和传播建立在诚信基础上而设置的门槛。加入诚信通的会员需要通过企业法人资格认证,在交易过程中实现资金的电子商务,在交易完成后完成双方的信用评价体系。
这两个产品,简单来说,一个做外贸,一个做内贸,从一开始就成为阿里巴巴的两个拳头产品,至今还是阿里巴巴唯一收费的两个产品。这两款产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当然,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但阿里巴巴其实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阿里巴巴成立的第二年,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近十年,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凭借劳动力优势,中国制造企业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制造工厂。在这种经济趋势下,阿里巴巴是幸运的,它在自己的领域几乎没有遇到过太激烈的竞争——的确,B2B的概念一直很清晰,但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为企业搭建网站的层面。阿里巴巴摸着石头过河,熬过了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带来的互联网寒冬,等到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两个产品长成奶牛,为阿里巴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
2002年底,阿里巴巴全面盈利,意味着互联网公司解决了生存问题,马云终于可以坐下来做一些战略安排了。从这一年开始,阿里巴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可以称之为“电商帝国”的庞大公司。2003年,C2C网站成立,2003年10月支付宝上线。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一家老牌的、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2006年5月,阿里巴巴借线上平台进入B2C领域,2007年成立阿里软件。2009年9月10日,阿里云计算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自此,阿里巴巴在八年内成为全球第五大互联网公司,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市值260亿美元。
第三,几乎从上市之初,阿里巴巴就开始强调,阿里巴巴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帝国,而是一个电子商务的生态链,而这个生态链并不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接受的B2B2C,即从阿里巴巴的B2B平台到C2C平台的一个完整顺畅的生态链,再加上新增商城的B2C平台,与支付宝、阿里软件对接。现在,阿里巴巴说,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是颠倒过来,从消费者开始,形成CBBS生态链。最后一个S是服务的意思。
“销售定制化的定制化生产将成为整个制造业的颠覆性问题。在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出现之前,我们做不到,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我们根本无法获取消费者数据。现在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完成销售的时候,庞大的数据库里的数据就会被拿出来提供给厂家,让他们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生产。这场革命将是伟大的。最后,S是提供大量的全产业链的服务,比如配送、货运甚至是为网上商品拍照做模特等新行业。"
这是马云的最新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马云甚至说他看到了机会。这个机会会让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工业时代的商业文明成为过去。在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文明中,大规模的标准化制造将被抛弃,制造商将根据消费者的意愿进行定制化生产。
阿里巴巴希望成为“新商业文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这种说法可能不会被太多业内人士接受,但马云已经开始调整和改造阿里巴巴。将他的子公司重新整合为三个具有清晰形式和结构的部分。阿里巴巴、www.com和支付宝,以及其他产品如阿里软件、Koubei.com和阿里妈妈等。,按照职能不同,整合到这三大业务中。
B2B副总裁李俊凌表示,经过十年的努力,阿里巴巴发现世界的生意仍然不好,过去的经济危机也让他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急需一次大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把工厂变成市场。只有当中国的普通人和企业都开始消费时,他们才能采取主动,引导全世界的生产和消费。接下来,阿里巴巴的梦想是帮助中国的企业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商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管理者而不是工人。
所以他说,过了10岁生日,阿里巴巴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通过IT解决小企业的采购、销售、管理、融资等问题,帮助小企业提高竞争力,从而实现全球的产业升级。而这个小企业,阿里巴巴的理念是,每一个独立经济体甚至可以只是一个房产中介,一个小餐馆老板,一个卖菜的老农……李俊凌说,“任何一个社会,在历史上,过去,现在,未来,任何一个国家,真正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真正在底层发展,这是基础。……阿里巴巴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而马云则在200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十周年晚会上发表了类似《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在用一个长长的排比句感谢了过去十年他认为需要感谢的一切后,他说,下一个十年,他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一个创造1000万个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全世界创造1亿个工作机会,为全世界10亿人提供一个消费平台”。
十年前,马云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十年后,他的梦想是让这个公司成为一个巨大的驱动力。他说,这不是一种社会责任,也不是对世界的责任感,而是出于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因为有爱,所以做任何事来回报都是必要的,也是正当的。
马云一直语出惊人,人们可以选择相信他,也可以选择继续不相信他;他可能做得到,也可能做不到,但让公司被梦想驱动总比利润驱动好,而我们这个社会,爱情和梦想还是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