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的内容 浅谈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中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普通话是标准语音,北方方言是基本方言,典型的现代白话作品是语法规范。什么是普通话?什么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3 15:20: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中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普通话是标准语音,北方方言是基本方言,典型的现代白话作品是语法规范。

什么是普通话?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现代白话作品为标准语法。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省和海外华人共同使用的语言,是我国官方、教学和媒体确定的标准语。中国大陆称为“国语”,台湾省称为“国语”,外国也称为国语。

什么是规范汉字?标准汉字是什么?

规范汉字是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的汉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汉字,以及未经整理简化的继承字。建国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理简化汉字,淘汰了一些异体字。同时,对现有文字和长期以来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常用文字进行了整理,确定了繁体字的地位,形成了现在的规范汉字。

推广普通话和推广规范字的意义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障碍,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发展;推广普通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往来、商品流通,培育统一市场;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实施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普及普通话,推广规范汉字,有利于促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

为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确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为”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时,应当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的主观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市民会普遍具备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而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往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要求

要求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官方语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广播语言。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服务用字,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语言。

广播、电影、电视中使用的词语;公共场所设施用词;标志和广告词;企业组织名称;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和说明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语言文字。

推广普通话的阶段目标

2010年前,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交流中的方言障碍基本消除,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必要时自觉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之前,全国普及普通话,交流没有方言障碍。通过今后40至5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

推广普通话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逐步向广大农村和更广阔的地区扩展,逐步实现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

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

普通话推广以目标管理、量化测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强依法推广,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监制:刘 辉监制:刘辉

审核:王学刚编辑:侯孝贤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