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笔记本触控板驱动叫什么 dell触摸板失灵解决方法

在大多数用户的主流认知中,鼠标和键盘绝对是与电脑交互的首选,而每台Windows笔记本电脑标配的触控板,是很多用户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具:一方面,移动办公和应急使用离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9 17:18:23

在大多数用户的主流认知中,鼠标和键盘绝对是与电脑交互的首选,而每台Windows笔记本电脑标配的触控板,是很多用户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具:一方面,移动办公和应急使用离不开它,但另一方面,Windows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体验有了很大的提升空,也是如此。

科技的进步常常让我们感觉不一样。时至今日,Windows笔记本产品的触控板体验并不完美,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触摸板这种小设备是如何从一个尴尬的“鸡肋”发展到今天的“爱不释手”的小玩意。

糟糕的触控体验几乎成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触摸板诞生于1992年。起初,它真的被用作鼠标辅助设备,并被设计在键盘附近。然后在1994年用在了苹果的笔记本产品上。

要知道,被称为“TrackPoint”或“Track Stick”的指点杆诞生于1990年,从1992年开始商用。作为系统光标的交互工具,指点棒和触控板哪个更高效还在争论,但毫无疑问,难度更低、操作更舒适的触控板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现代笔记本的外观也逐渐成型。

真正将触摸板设备引入Windows主流笔记本市场的是来自美国加州圣何塞的Synaptics公司,该公司现在是触摸板行业的领导者。此后,触控面板设备的曝光率突飞猛进,逐渐成为笔记本产品的标配。

但是,用了不代表好用。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大多数Windows笔记本产品上的触控板体验都相当糟糕。你几乎很难在光标移动、多指手势、敲击按压等交互操作中找到合格的产品。

先说基本的光标移动。对于比较老的笔记本电脑来说,触摸板一般都比较小,指尖空之间没有太多的活动;其次,传统触控板主要是塑料材质,只有部分高端产品是玻璃和金属材质,光滑度难以保证。此外,传统触摸板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果触摸板轻微沾有污渍、液体,甚至手指不够干净,都可能出现触摸失败和漂移的情况。

更有甚者,由于Windows系统长期没有针对触控面板进行优化,Synaptics、ELAN等公司推出的配套驱动都是基于将触控面板模拟成鼠标进行输入的原理,电路板接收到信号后需要驱动进行信号转换,导致一定的响应延迟,进而给用户带来迟滞的体验。但是当用户在重装系统的机器上没有及时安装支持驱动时,也会出现各种功能故障。

在多指手势、敲击操作、按压操作等复杂动作中。,传统触控板多为分体式触控板,受限于自身仅支持单点触控、精度低的属性。点击确认很不灵敏,在电源适配器没有接地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随意浮动的情况,更不用说手势操作了。即使是简单的页面滚动,从已经很紧凑的触摸板来看,右侧和下侧的两个窄条区域也要专门划分出来用于垂直。

总之,相信真正体验过这种传统触控板的朋友都不会觉得不好用——不仅准确度低,而且触控功能经常失灵,误触率高。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每当你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就算你不想要,大部分商家都会送你一个鼠标,就算你鼠标用的不好,你大概也不会想用那个不好的触摸板吧!

触摸板的体验非常完美,这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结果

俗话说“以史为鉴”,过去的经验是未来探索的经验资本。PC厂商和触控板厂商都知道,理想的触控板产品应该是尺寸更大、精度更高、支持多指手势等复杂操作的机型。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里,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触控面板厂商通过实验和探索不断努力,为主流PC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产品。

以Synaptics为例。从他们在官网的TouchPad产品线可以看出,TouchPad和ClickPad无疑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支持多点触控,包括双指滚动、旋转、三指滑动,甚至包括用左手指左键点击、用右手指右键点击等复杂功能。专为手掌触感优化;支持一些高级的多指手势自定义等等来自驱动。

尤其是触控面板厂商与OEM厂商联手,进行了很多不同的触控面板测试。例如,知名游戏硬件厂商Razer在2012年推出的早期版本的Lingblade系列游戏本和键盘产品中,安装了带有Switchblade用户界面的液晶触摸板。通过液晶触摸屏和自适应可触摸按键的结合,玩家可以通过触控板屏幕轻松查看道具、任务日志、地图等内容,触控板屏幕上的显示内容可以根据自适应游戏中的技能和菜单进行变化。这样一种创新、有趣、略显激进的交互方式,在今天依然是“黑科技”级别的玩物。

当然,高级触控板的优化并不只是“一家之力”。我们前面说过,Windows系统中的触控板没有通用的驱动适配方案。微软在与OEM品牌探索超极本的过程中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毕竟超极本用户多为工作努力、有移动便携需求的商务人士——所以在2013年微软Build 2013开发者大会上,宣布联手英特尔、Elan和Synaptics等。

2015年,微软在WinHEC大会上宣布,Windows 10将是一款配备高精度触摸板的设备,增加了更多基本的触摸操作,包括从单指到双指,最多四指的多指手势,以及为Windows触摸屏设计的更完美的交互手势,以确保触摸板和触摸屏之间的交互逻辑尽可能接近。

到2016年,微软已经在三指拖动管理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新的手势。到目前为止,Windows notebook的互操作规范已经基本成型。理论上,市面上的大多数笔记本产品除了使用精确的触摸板,别无选择。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能够提升体验感的是微软为使用精准触控板的原生设备提供了精准的触控板驱动适配。从底层优化,不再需要模拟鼠标进行信号转换,带来更畅快精准的体验。更让用户意想不到的是,Windows 10更新了精准触控驱动,用户不用担心适配问题。这也意味着,一些旧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在更换精确驱动后,将会有全新的体验。

理想的触摸板绝不是鼠标的临时替代品

总之,相对于移动准确、使用方便的鼠标,触摸板的劣势看似明显,优势却难以察觉。

然而,理想的触摸板绝对不是鼠标的临时替代品——用两个手指的手势在网页上滚动远比鼠标滚轮更自然和直观;多指手势操作远比记忆快捷键,用鼠标准确点击窗口按钮方便;在非繁重的办公情况下,自由垂腕使用触摸板比养成“鼠标手”要健康得多。

更重要的是,Windows触控板的手势和手机触摸屏的效果一样——两个手指上下滑动滚动页面;双指揉捏可以放大缩小照片;三指左右滑动可以自由切换应用,也可以看作是手机后台的应用切换界面...这意味着首次使用触摸板的用户将面临更低的学习成本。

这自然就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观点——就在刚才,上游厂商已经使出浑身解数,软硬兼施。实际上,轮到下游为用户提供终端产品的OEM品牌了。

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些正面的例子作为解释的补充——今天,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令人惊艳的“弹簧刀”,但这并不意味着雷蛇的Spirit Blade系列游戏笔记本的触控板体验打了折扣:全部采用了技术成熟的玻璃表面,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流畅度和准确度,“打到哪里”不再是吹牛;一体式面板设计,无缝贴合,颜色和质感与机身外壳几乎一致,堪称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更有甚者,所有的灵刃游戏本都配备了Windows笔记本市场上“XXL”大小的触控板。在上面,你可以让指尖自由自在地飞翔。使用窗口的手势是一种乐趣。我相信你用了之后再也回不到这种感觉了。

技术总是日新月异。Ubuntu 20.04等主流Linux发行版已经支持双指滑动等手势,甚至可以通过配置一些开源软件实现多指手势。

这正好证明了我们的观点——目前触摸板的软件优化发展很快,硬件产品也日趋成熟。剩下的就只有笔记本厂商了,他们得从实际感知出发,满足用户需求。在未来的笔记本产品中,将广泛配备类似雷蛇Blade系列标配的大尺寸、流畅、精准的触控板,共同打造高品质的Windows笔记本生态系统,为用户带来更愉悦的使用体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