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最重要的5种定价方式

人们在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功能、外观、材质、品牌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决策,其中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定价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关系到销量和利润。了解定价的原理和应用,将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4 09:29:45

人们在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功能、外观、材质、品牌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决策,其中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定价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关系到销量和利润。了解定价的原理和应用,将有助于商品(或服务)的推广和销售。以下是一些主流的定价方法。

一、成本定价法

该定价方法是许多企业通常使用的定价方法,在过去以生产为导向的时代使用得最多。它考虑了一种商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加上预期利润,然后生成销售价格。一般来说,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R&D、人员、管理、设备、车间、仓储、运输、消耗、水电、推广、品牌建设、推广、财务(如贷款和付款周期)等等。费用会根据你是工厂、代理商、经销商还是终端渠道而有所不同;比如你是终端渠道,那么成本结构就是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人员、水电、租金、商品管理、推广等。).

二。利润定价法

是指企业根据预期的总销售量和总成本,设定一个目标利润率的定价方法。当总成本变化不大时,一些厂商会逐年提高毛利率目标,或者在价格波动时调整价格以保持毛利率不变。这些都是从“利润”的角度定价的。当产品具有以下条件时,如人民的基本需求、用户的高品牌名称、不稳定的供应或进口商品,利润定价方法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如果不是为了基本需求,品牌的好感度下降,市场上各厂商货源充足,那么厂商一厢情愿地以利润目标定价,很容易导致销量下滑。今天的苹果手机就是一个例子。

三。价值定价法

关于价值定价法有两种观点和相应的做法。第一种是指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的策略,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这种操作性价比高,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比如屈臣氏很早就在玩“再加一件”,服装店经常是两件打八折,三件打七折,或者买一件主打商品送一堆小礼品。厂商要想发挥这种价值定价法的效果,必须从“质”入手,而不是从“量”入手。如果一个消费者买了某种商品,得到的是厂家提供的一堆粗制滥造、容易损坏的赠品,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价值感。比如淘宝上很多商家卖几十元的手机保护套,然后送3、4个小礼物,但是拿到手的消费者并不是很开心,因为这些礼物从外观到材质都很便宜。

有人认为价格应该基于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和他们愿意为之支付的价格。这种价值定价法是操纵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和情绪来起作用的。

这种价值定价方式不会牺牲利润去打价格战,而是制造一种“心理溢价”,让消费者主观上认为商品的价值大于商品的客观价值。名牌和精品厂家都很擅长以“价值”来定价,所以一个名牌包即使全是帆布的,它的价格也很容易比淘宝上没有品牌知名度的正品全皮包贵十几倍。然而,为了产生“心理溢价”的好处,制造商必须在品牌建设和管理方面进行投资。因此,这类商品的真实成本不仅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还包括营销成本(广告、公关活动、赞助等。),可能比生产成本多很多倍,从而推高售价。

定价应该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调整。

四。生命周期定价法

产品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就像人类的生命周期一样。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相关的成本、竞争对手的行动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都在不断变化。因此,生命周期定价法的策略应因时制宜,在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灵活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

一般来说,厂商在产品导入期采用的定价策略有两种,一种叫做“市场撇奶油定价”(market-skimming pricing),撇奶油的英文原意是“从上面撇奶油”,取奶油之意;另一种定价策略叫做渗透价格。

西方人总是把蛋糕上的奶油视为整个蛋糕的精华。

“撇油定价法”又称高价法,是在一种新产品刚刚推出但竞争对手没有同类产品的情况下,将商品的价格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尽可能收回投资,获得较高的利润,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降低价格,以适应后期的市场水平。并非所有新产品都适用“撇油定价法”。肯定有大量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然后最重要的是市场上没有竞品。其次,商品的品牌力也会影响“略读”策略的效果。举个例子,假设联想率先在市场上推出骁龙845处理器的手机,他用“撇脂定价法”把价格定得和苹果、三星的旗舰机一样贵。联想品牌在手机行业的吸引力会不会引发购买旋风,让消费者趋之若鹜?

产品导入期的另一种定价方法是渗透定价法,说白了就是薄利多销。在产品上市初期,故意将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顾客对其更加喜爱,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渗透定价法近年来被国内很多O2O和共享经济运营者运用到了极致。而且价格已经定在0元甚至打折。这种渗透定价策略是完全无效的,因为每个运营商都这么做。如果一个厂商最终垄断了市场怎么办?赔钱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最后,市场中的垄断者,因为过去整个行业惯坏了消费者,当他们想要回归正常定价时,将面临消费者铺天盖地的反弹。最终他们只能靠估值从资本市场赚钱,但估值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既不实用也不可靠。这钱能不能赚到还是个未知数。

五、反向定价法

又称价格倒推法,是指企业通过价格预测和试销,找出目标消费者可以接受的零售价格,然后再扣除批发价和出厂价的方法。这种定价策略是基于市场需求而不是产品成本。分销渠道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大多采用这种定价方式。但厂商习惯于成本定价和成本生命周期定价,品牌厂商习惯于利润定价或价值定价。

上面提到的不同定价方式,没有一种可以说是最好的。只能说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哪个更合适,并不像很多人常说的“低价为王”。毕竟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在追逐低价,很多人甚至认为“便宜就没有好产品”。因此,厂商首先要考虑其目标消费者的用户画像和竞争对手的价格趋势,然后制定合适的、有竞争力的价格,以便为自己谋利。企业有时定价策略是恰当的,它甚至能为企业赢得或稳定市场地位。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