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培训师绩效考核点,中国十大营销讲师排名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肩负培养人才重任的培训师,反思、总结、探索、前行。培训从业者自身只有树立营销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培训。市场营销有很多定义。科特勒的定义很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17:18:25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肩负培养人才重任的培训师,反思、总结、探索、前行。培训从业者自身只有树立营销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培训。

市场营销有很多定义。科特勒的定义很简单:“找到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甚至超越消费者的需求”。

再看培训,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到最后的培训评估,思维的逻辑是如此的相似。

这只是我们探讨营销与培训关系的一个起点。现代企业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作用,培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想法并不等于现实。

培训从业者自身只有树立营销的理念,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培训。原因有四:

01

让培训变得“重要而紧迫”

企业的内部资源总是相对稀缺的,包括人、钱、物。只有抓住企业决策者的眼球,才能在企业内部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支持。

“眼球经济”同样适用于企业。但是,这不同于狭隘的“部门本位主义”。我们知道,企业的工作可以分为四类: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而不紧急。通常,培训被认为是重要的,而不是紧急的。

所以培训让位于很多不重要但很紧急的工作。对于长期的企业来说,这显然是没有用的,至少是低效的。因此,培训师要通过营销努力,或者从战略人才储备的角度,或者从现有干部空的角度,让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决策者认识到培训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从而在企业内部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02

使培训对市场有吸引力

只有用营销的手段把培训包装成“有吸引力”的产品,才能促进培训工作的顺利落地。

在大多数企业中,员工尤其是干部或多或少对内训有抵触情绪。耽误正常工作,训练针对性差,训练效果差,都是可能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提供名校的MBA甚至EMBA机会,为什么员工会变得如此渴望?MBA或者EMBA不是有耽误正常工作,培训针对性差,培训效果差的问题吗?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条,培训课程质量是硬道理,

好课程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这个是培训的坚实基础。

第二条,为培训赋予“意义”,是培训顺利推进的“润滑剂”。

MBA带给学员的,包括学历、包括名校背景、包括人脉,都是MBA培训的“衍生产品”,也可以说是“促销手段”。

内训没有那么多天然优势,但我们还是可以创造出很多这样的“卖点”。

首先,是课程的卖点:

热门时尚的话题、对日常工作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能让学员至少有了解的兴趣。

其次,是讲师的卖点:

名师大家是一类,集团高管是一类,专家能手是一类,讲师是课程的“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讲师讲出的味道大不一样,“买账”的学员人群也不一样。

再次,是培训形式的卖点:

传统的课程授课,已经渐渐步入“同质化的红海”。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不能再以这种形式作为培训的“噱头”和“卖点”。沙盘课程、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拓展活动、红色游学、企业座谈,甚至竞技活动都可以作为培训形式的补充纳入进来。激发起多数学员尝试的兴趣,培训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

最后,是培训本身的卖点:

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到黄埔军校毕业生们都以自己是黄埔毕业而自豪。如果培训本身能赋予学员们这样的自豪感,那么将会是怎样一番情境呢?人力资源体系中,提到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曝光”。

如果有机会让学生在同龄人和集团高层领导面前曝光,我想这种训练会有更高的“深意”。几天训练的曝光度不够。只有在培训前后不断的曝光,才能把这个作品推向极致,曝光带来的培训价值才能最大化。

像营销中的“口碑效应”,设置若干标杆培训,学员自己的口碑,加上培训主办方精心策划的“病毒式传播”,培训本身也可以像产品一样打造自己的品牌。

[S2/]03

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售后服务”要做好

众所周知,商业上有一个规律,吸引新客户的成本是维系老客户的7倍。同理,我们在做培训的时候,也要有这个意识,注意对老学员的维护,不要贪多求快,要“循序渐进”。

在这里,有两个任务特别重要。

首先,是回访,争取“变一次性购买为多次购买”。几天的培训结束后,要定期对学员的需求进行跟踪。与职业发展路径图相对应的,是学员的“学习路径图”。学员在不同的职业阶段,甚至是同一阶段的不同时点,培训需求都会产生和变化。通过回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已经实施的培训是否已经对学员的发展起到作用,并且获得可能的培训需求信息。其次,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系统的培训课程层级设计,为学员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就像从小学到大学一样,员工从基层到晋升为公司高管,培训工作者要能提供系统的培训体系。不同层级间,有自然的过渡,同时又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既有对现职干部的方案,又要未雨绸缪,让后备高潜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正如保险公司的广告语“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套服务”,

培训工人,就这么干吧

准备好了吗?

04

通过“期望值管理”,明确培训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营销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期望值管理”,意思是客户满意度取决于客户期望和客户实际感受的差异。如果实际感受高于或等于期望,顾客是满意的;相反,他们并不满意。有些公司对培训寄予很高的期望,误以为培训可以解决公司运营中的所有问题。

有些公司走了另一个极端,把培训当成简单的员工福利。

作为训练者,我们应该确切地知道我们能打多少,

并且明确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界限。

目前大家都比较认同“混合式训练”这个概念。其实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培训只起到10%的作用,另外20%来自于学生对同事和领导的观察,另外70%来自于员工的“干中学”。

训练是“药物入门”,有一定的药效,但更重要的是能带动学员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和学习,从而发挥最大的药效。

同时,训练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很多问题,培训解决不了,可能需要其他领域的积极努力。比如有些部门士气低落。这可能是因为公司文化宣传不到位,也可能是部门领导本身的管理风格,或者是激励政策。

如果培训师能够起到“内部顾问”的作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相信对提高培训在组织中的作用会有很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