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原因是什么引起的,揭秘2020预言超大地震区域

关于“地震热搜”——四川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天府之国成都就像一张更为知名的明信片。这里不仅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很多青年才俊最喜欢奋斗的地方之一。很多四川人提到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06:08:55

关于“地震热搜”——四川

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天府之国成都就像一张更为知名的明信片。这里不仅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很多青年才俊最喜欢奋斗的地方之一。很多四川人提到的另一个话题,与地震这个词息息相关。在四川和远离成都的周边地区,地貌完全不同。平原、山脉、盆地、丘陵和高原共同构成了西南腹地四川复杂多样的地形。

这几年,四川地震的新闻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上热搜。虽然大部分震级较小的地震并没有在当地民众心中激起太大波澜,但难免会有很多人感到不解。比如四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尤其是汶川地震之后?这里似乎比其他许多地方地震更频繁。那么,2008年后四川地震的发生规律真的变得更普遍了吗?

四川大地震覆盖时间广,震中涉及不同地方。

至于地震,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它只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它实际发生的次数远远超过了很多人的认知(平均每年超过500万次)。也许,这个数据很难被对地震一无所知的人所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确实有上万次地震。

但是,四川也发生过多次地震,但并没有表现出主要集中在近几年的规律。我们可以从各震级的发生时间来确认,四川发生的震级较大的地震覆盖时间较广:有记录的7至8级地震仅发生过6次,6至7级地震发生过8次,5至6级地震发生过20多次。

7至8级地震(6次)

2013年雅安芦山县7.0级地震;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

1973年炉霍7.9级地震;

1855年康定遮多塘7.5级地震;

1922年叠溪7.7级地震;

6至7 (8)级地震

1982年6月发生的“甘孜扎科”6.0级地震;

1989年9月小金梭罗6.6级地震;

1989年4月巴塘小坝冲6.7级地震;

1981年1月发生6.9级“道孚沟铺”地震;

1935年12月发生的6.0级马里地震;

1955年9月,发生6.75级会理鲇鱼地震;

1975年1月发生6.2级左右的康定九龙地震;

发生在1976年11月,发生在盐源、宁蒗6.7级地震;

从地震的时间分布可以看出,四川历史上发生过几十次5级以上地震,7级以上大地震有6次,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毋庸置疑,汶川大地震确实影响巨大,覆盖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被困在震中的人们甚至经历了一个永生难忘的灾难时刻。最近雅安发生的7.0级芦山地震,也牵动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心。

四川的「易震体质」和特殊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虽然不是所有的地震带都分布在四川,但毫无疑问,由于距离的原因,地震波会传播到地震带附近的地区。四川省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西的地区,这里有8个你可能听说过甚至一无所知的地震带。分别是: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带、理塘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安宁-则木河地震带、鲜水河地震带。

即使一个地方位于地震带上,也不代表这里会发生地震。然而,这些位于板块交界处的特殊区域确实更容易因为地壳散发的热量而引起地面震动,这也是科学家研究地震带和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四川分布的所有地震带中,龙门山地震带无疑是当代人最为熟知的一条,它起于青川县,止于泸定县,贯穿北川、汶川等县市。简单来说,龙门山地震带的分布与龙门山基本一致,呈现东北-西南的分布特征。

具体来说:

龙门山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多达5次,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雅安7.0级地震都属于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多达8次;

安和-则木河地震带记录到6级以上地震3次;

金沙江地震带曾发生7.2级巴塘地震。

松潘-较场地震带最大地震为茂县叠溪地震,7.5级;

理塘地震带发生7.3级理塘地震;

木里-盐源震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5次以上;

明山-马边-昭通地震带最大地震是1974年永善7.1级地震;

有些人的错觉——这几年四川地震比较多。

在我们的记忆中,最难忘、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首先,它们的发生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家庭,甚至失去了生命。其次,无论是地震的幸存者,还是同时见证了这些灾难的人,这些记忆注定是难以忘怀的。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近年来四川频繁发生大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地震带的活跃时间已经超过了我们的年龄。

其实在四川所有的大地震中,1850年西昌普格7.5级地震其实造成了上万人死亡,只是时间带走了当时大部分幸存者,所以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西昌普格位于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上,这条地震带上发生过三次6级以上地震。

安和-则木河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起于石棉县,止于巧家县(云南省),涉及宁南、普格、西昌、冕宁四县。其实四川分布的地震带都经历过6级以上的地震,区别只是大地震的次数、时间、地点,以及地震造成的破坏力。

正确看待地震——为什么人类至今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气象术语“地震云”。虽然这个术语还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但仍然有人认为这些形状特殊的云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被称为“地震鱼”的带鱼,也因为偶然因素而被称为能提前预测地震的动物。但无论是“地震云”还是“地震鱼”,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们都不具备预测地震的能力。他们只是一个流行的民间传说。

从本质上讲,地震是地球上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地震的过程实际上是热量在地壳中散发和传递的过程。地面以上的物体之所以会受到震动的影响,是因为这个过程也导致了板块内部的活动,比如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和碰撞导致的内部破裂或错位。但在发生大地震的地方,暴雨等天气容易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当地居民带来财产和生命威胁。

地震预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某种手段提前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破坏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科技还不能像天气一样提前实现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的预测。虽然可以在四川很多地区实现地震预警,但其原理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实现的。它只能对离震中有一定距离的区域进行预警,而传播的地震波的震源无法提前知道地震将要发生。

事实上,地球上每年都有几百万次地震,如果每天平均每年的地震次数,可以达到几万次。虽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测量地震的仪器,但我们普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地震的频繁发生,而直接将其视为灾难,是因为它们大多震级较小,而且往往离我们很远。

总而言之,地震频发的不仅仅是四川,这个地区达到4级以上(一般人都能感知到)的地震数量相对来说比中国其他很多地区都要多,这主要和这个地区分布的地震带多有关。同时,也不是四川这几年地震频发,而是历史上很少有人提及的大地震。但是,地震预测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无法实现的。要缓解地震的恐慌,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发生时必要的生存技能。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