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360之争案例分析 360腾讯之争案结果

2021年“活得久”系列需要追加,阿里腾讯“握手言和”。“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考虑采取措施,逐步向对方开放服务。”7月14日,一则腾讯和阿里正在制定放宽限制方案的消息让整个互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1 04:59:54

2021年“活得久”系列需要追加,阿里腾讯“握手言和”。

“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考虑采取措施,逐步向对方开放服务。”7月14日,一则腾讯和阿里正在制定放宽限制方案的消息让整个互联网一片哗然,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

据道琼斯援引未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称,阿里巴巴将在其电子商务网站上添加由银联开发的移动支付服务。阿里巴巴最初的步骤可能包括在其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和天猫上引入腾讯的微信支付功能。

这意味着阿里与腾讯长达八年的对抗出现缓和迹象。

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美股盘前涨幅超过3%,腾讯控股ADR盘前一度上涨3.76%,而背靠腾讯的拼多多“放下枪”,盘中一度暴跌超过5%。

很多人称“世纪大和解”。

作为互联网世界的“拓荒者”,这两家公司相互交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任何公司都很难完全独立于这两个生态系统。

作为竞争对手,他们之间早已有了“三八线”。从2013年开始,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和腾讯旗下的微信QQ互相屏蔽。八年来,这种“屏蔽”出现在很多领域。

有合作的早期迹象。今年3月,有消息称阿里已提交淘宝特别版小程序申请,期望与腾讯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当然,这种合作也是基于更大的生态变化。

从在商业的风暴中加固自己的城墙,到内斗,互相追逐,互不让步,再到现在破冰合作,AT(阿里和腾讯)的对抗策略在互联网发展的洪流中发生了变化。

他们相爱相杀的简史,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简史。

2008年,针锋相对

想把淘宝的链接分享给微信好友,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在淘宝上复制分享链接——粘贴到微信上——朋友在微信上复制——在淘宝上打开链接。

但是在很多应用中,这个过程往往只需要一步,跳转。

反人类操作的背后,是两大巨头的“泾渭分明”,或者说是“相互封杀”。

AT矛盾的开放性可以追溯到他们在自己的生态圈里互相封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后者成为淘宝的营销阵地。微信为了防止步新浪微博的后尘,于2013年7月26日主动屏蔽了其营销账号。

微信屏蔽的营销账号中,有很多80万粉丝的公众账号,其中大部分是淘宝卖家的公众账号。已取消被阻止的帐户,包括群发。此外,微信还会向用户发送通知,建议取消关注。

面对如此直接的回应,阿里以安全为由屏蔽了微信流量入口。7月31日,阿里封杀微信淘宝客营销应用数据接口的消息传来,无数游走在微信和淘宝边缘的淘宝客嚎啕大哭。11月,手机淘宝正式关闭微信频道。Android和iPhone微信用户在点击淘宝商品或店铺链接时,会跳转到手机淘宝的安装页面。

当时,与阿里巴巴有着密切资本联系的新浪微博、酷盘、虾米音乐也加入了这场争斗。都取消了“分享到微信”按钮,改用“分享到过去”。阿里此举很可能将微信踢出自己的生态。

另一方面,微信迅速做出反击,关闭了所有通往淘宝网站的流量通道,并提示用户该地址已被封。腾讯也围绕公众账号拉拢合作伙伴,其中电商公司和线下商家是重头戏,也与阿里形成直接竞争。

两者互相攻击,从那以后,他们一直在提供新的禁令。最终将“密码淘”和两个部门应用长期分离的折中方案呈现在公众面前。

从这场互不相让的战争开始,也标志着曾经看似毫无交集的两大巨头,随着各种生态圈的不断扩大,正式开始携手作战。

当时很多业内人士预测,阿里和腾讯之间会有一场大战。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凭借强大的电子商务生态链,阿里的营收已经数倍超越腾讯,成为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凭借微信和手机QQ迅速占领了移动社交领域的大部分市场,市值超越阿里和百度,成为国内首家千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公司。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一业务领域的渗透使得激烈的战斗不可避免。

谁能想到这样的战斗会来得这么快。另一场激战的焦点是当时的蓝海移动支付。

2014年春晚首次引入新媒体互动思路。一夜之间,让老百姓知道“摇一摇”和“微信红包”,培养用户使用红包的习惯。

微信支付的崛起让阿里措手不及。根据微信官方披露的数据,2015年春晚直播近5个小时内,微信发送的红包总数达到10.1亿个,是2014年的60多倍;截至2015年5月,微信零钱用户规模达3亿,占微信月活用户的54.6%。

此时,距离微信推出网络红包产品刚刚过去一年。这场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的微信支付打的翻身仗,也成为日后与支付宝竞争的重要基石。

宣战后,双方不断试探对方的地盘。2013年,马云通过推出“来电”挑战微信,可惜“来电”失败。然而,马云并没有放弃。企业微信“钉钉”的推出,现在收效甚微。面对挑衅,马也在电商领域奋起反击,利用微信强大的流量鱼塘向和拼多多输送流量,反击淘宝。

经过八年的持久战,阿里和腾讯的业务触角在互联网行业无处不在。在滴滴快的大战、外卖大战、自行车共享大战、社区团购大战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马花藤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滴滴和快的打起来,背后的腾讯和阿里一天最多输4000万,没人敢停。一旦他们停下来,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后来随着和马云的沟通,以及众多资本的联合,滴滴和快的在2015年合并。

很多人认为阿里和腾讯各自扶持快的和滴滴,只是在争夺共享出行的市场份额。其实更深层次上,阿里和腾讯是在抢夺支付入口,进而在O2O领域占据主动。滴滴和快的的竞争,只是阿里和腾讯在O2O竞争中的局部战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逐渐进入下半场,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选择了“以邻为壑”,腾讯与阿里的角力自此升级。

这次破冰无疑是史诗般的局面。

2010年的野蛮增长

腾讯的相爱相杀简史,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简史。

1998年,马毕业后不久便在深圳创办了腾讯公司。

1999年,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

这一年,QQ的前身OICQ发布,腾讯成长为参天大树。最初的幼苗开始发芽,第一次进入社会领域。同年,阿里成立并推出中国交易市场,也就是1688的前身,专注于国内批发贸易。

他最早进入商业领域。进入千禧年前的1999年,两棵盘根错节、苦苦挣扎的树同时种下了种子。此后,野蛮的互联网市场给这两颗种子浇上了爆发式增长的养料,它们后来交织成巨树庇护它们。

2000年,腾讯获得IDG和PCCW的投资,估值550万美元。马彻底放弃了出售QICQ的想法。同年,走投无路的马云也获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投资。这两笔投资帮助这两颗种子度过了最脆弱最艰难的成长期。

2003年,马云在阿里巴巴之外创办了淘宝。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分拆出来,做第三方支付。如今,淘宝和支付宝已经长成参天大树。2006年,雅虎收购阿里巴巴40%股份后,腾讯和阿里开始第一次交织。

这一年,腾讯推出财付通,支持全国各大银行网银支付。用户还可以先给财付通充值,享受更便捷的财付通余额支付。2006年前后,雅虎投资和阿里巴巴B2B业务相继在香港上市,给阿里业务再添一把火。淘宝开始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与此同时,腾讯开始进军游戏行业,并一度成为腾讯利润的主要来源。

以2016年为例,腾讯1520亿的收入中,700亿来自游戏,占比46%,其次是广告收入,占比只有17.7%左右,而唯一能突破腾讯游戏版图的,大概就是网易了。

时间到了2010年,移动互联网是真正意义上的元年。“SoLoMo”,即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成为主流。

2010年1月1日,淘宝换了新首页,注册用户3.7亿,线上商品8亿。平均每分钟售出48000件商品。在这一年里,用户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增长超越了低价。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B2C业务交易额在2010年翻了两番,淘宝日交易额达到19.5亿元。淘宝取代B2B成为阿里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腾讯与360的“3Q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0年春节,腾讯推出免费安全软件QQ医生,很快达到1亿装机量。2010年中秋节,据周回忆,他突然接到举报,QQ博士升级成了QQ电脑管家,拥有360安全卫士的所有主要功能。

周立即召集员工回公司商讨具体对策,一周后,他关闭并开发了360隐私保护器。这款隐私保护器发布于2010年9月27日,专门收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即,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色情网站推广。一战后,腾讯开始自省、开放、变强。

一个通向未来世界大门的软件,正处于萌芽状态。2010年10月21日,跨平台聊天应用Kik正式上线。在它发布后的两周内,注册用户超过了一百万,它成为了App store上的明星。创始团队是一群滑铁卢大学的学生,他们自称扼杀短信。

远在中国广州的张小龙关注到了Kik,他给老板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他认为移动互联网会产生新的即时通讯工具,可能对QQ造成颠覆性的威胁,建议腾讯也做类似产品,马化腾很快回复了邮件表示认同。2010年11月20日,在工信部官方调停3Q大战的当天,“微信”项目正式启动,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

远在中国广州的张小龙关注了Kik。他给他的老板马写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认为移动互联网会产生新的即时通讯工具,可能会对QQ造成颠覆性的威胁。他建议腾讯做类似的产品。马花藤很快回复了邮件,表达了他的赞同。2010年11月20日,在工信部正式调解3Q大战的当天,“微信”项目正式启动。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

2011年1月21日,微信开放公测。

到目前为止,阿里、腾讯和百度已经掌握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搜索这三个最重要的入口。一个概念的形成和固化不是一日之功。很难找出BAT最初的定义者。从2009年底到2011年初,他们成为了公认的三巨头。

此后,腾讯一直伴随着社交活动和游戏发展,而阿里一直伴随着电子商务竞争。

但两家公司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不只是想成为某个领域的巨头,而是试图与国家经济有更紧密的联系。成为“空气”和“水”,成为行驶中的列车不能落下的“特殊乘客”。

据2020年11月新财富统计,全球586家独角兽公司中,腾讯投资近1/10,多达52家,仅次于红杉资本;阿里系(阿里、蚂蚁、云峰)投资了44家公司;国内排名前30的app中,70%属于AT;中国最富有的500人中,超过1/10的人与AT有股权合伙关系,40岁以下的富豪有1/3来自阿里系和腾讯系。

如今,在社交、支付、外卖和大文娱领域,双方的竞争已经十分焦灼。例如,在社交领域,腾讯握有微信、QQ两大王牌,阿里则控制着微博,并推出了钉钉等;在支付领域,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一直都是“死对头”;在外卖领域,阿里有饿了么,腾讯则重金押注美团。

如今双方在社交、支付、外卖、大娱乐等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焦虑。比如社交领域,腾讯手握两张王牌,微信和QQ,阿里掌控微博,推出钉钉等。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直是“死对头”;在外卖领域,阿里是饿了么,腾讯是押宝美团。

互联网大佬的晚餐

截至7月14日,阿里巴巴总市值为56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19亿元),腾讯高达5340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4434亿元)。

03分水岭已经出现。

与腾讯阿里的竞争反映了全球商业市场的一个规律——双子座,即每个行业最终都会形成两个巨头,这两个巨头就是双子座。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耐克和阿迪达斯,空和波音。

双子座的好处是形成良性竞争,规避独立发展的风险。然而,在近乎双寡头的策略驱动下,互联网双寡头带来的风险是,这种双寡头竞争也阻碍了初创企业的野心。

比如现在广为人知的阿里,饿了么。曾经有人预测它会独立成长为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企业。

然而,2015年,阿里支持的Meituan.com与腾讯支持的主要竞争对手Dianping.com联手。不久后,美团点评在腾讯牵头的一轮融资中融资33亿美元,让腾讯在此轮融资中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这笔M&A交易让阿里巴巴在外卖领域感到不安。对此,阿里巴巴的回应是出售几乎所有的美团股份。为了寻求新的竞争方式,阿里巴巴投资了饿了么,并于当年4月以95亿美元的市值买下了整个饿了么平台。阿里巴巴的一位副总裁随即被任命为饿了么的新CEO。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巨头越来越大,能摆脱巨头控制的公司会越来越少。巨头们一直牢牢控制着中国的科技圈。他们的生态帝国已经融入各行各业。

这是时代赋予的“特权”。在中国互联网的创业时期,得益于宽松甚至鼓励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度享受了普通行业所没有的巨大的创新试错期空,因此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规模化扩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里和腾讯并驾齐驱。

但是这种现象已经被打破了。

2020年10月24日,马云在上海的一场演讲,让整个阿里陷入了舆论漩涡。这场演讲被称为“史上最贵演讲”,他花了阿里2万亿港币。

两个月后的12月24日,阿里再次面临危机。阿里巴巴因涉嫌垄断“二选一”被国家调查。这次调查的最终结果是罚款182亿元。

自此,阿里腾讯的AT战暂时告一段落。腾讯市值遥遥领先阿里。

在整个互联网圈,以去年发布的《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为分水岭,一个更大的反垄断生态正在到来。

监管,对于互联网大公司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两大巨头的握手早已成为一个信号。今年3月,据36Kr报道,阿里巴巴副总裁、C2M事业部总经理启功表示,阿里已提交淘宝特别版小程序申请,期待与腾讯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

此前,阿里的淘宝特别版在春节前夕登陆微信小程序。当时的名字是“Picked Value”,但上线不久就被暂停了。

可见两大巨头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深度合作。

对于阿里来说,问题在于用户基数低,频率不够高。其产品入驻微信,可以寻求更多的流量。对于腾讯来说,用户数量是第一位的,阿里产品的入驻可以提高微信支付的使用率,看起来双方都能受益。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互联网科技圈将以更公平、更开放的形式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