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物业不能强制业主人脸识别 中消协发声

App声称权力太大,一些小区物业将人脸识别作为验证业主准入的唯一方式,消费者在平台购物时被“杀死”...针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现象,中消协28日发布消费提示。我国个人信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1 19:28:49

App声称权力太大,一些小区物业将人脸识别作为验证业主准入的唯一方式,消费者在平台购物时被“杀死”...针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现象,中消协28日发布消费提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实施。经营者应当依法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履行公示和告知义务,规范个人信息处理程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手机App一定不能要求太大的电量

2019年2月,某面部识别公司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包括个人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家庭住址、照片等680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

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财务账户、行踪等信息。一旦泄露或非法使用,容易造成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或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中消协表示,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限于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和达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除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外,经营者不得以消费者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比如,手机App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不必要的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

不能强迫所有者或消费者执行面部识别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极易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甚至可能威胁公共安全。

一些住宅物业和经营场所使用人脸识别作为验证业主出入的唯一方法。对此,中消协表示,小区物业、经营场所不能强制业主或消费者进行人脸识别,应提供其他替代验证方式供业主或消费者自主选择。

2021年初,部分知名品牌店铺非法采集人脸信息,被媒体曝光,引发公众质疑。在没有消费者明确告知和同意的情况下,商家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采集大量消费者人脸信息。

中消协表示,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确保消费者知情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以套餐授权、强制同意等方式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向其推送商业信息。

平台经营者不能“扼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一些平台经营者利用自身掌握的消费者经济状况、消费习惯、价格敏感度等信息,在交易价格方面歧视消费者,在未获得消费者授权的情况下,通过用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

中消协表示,经营者不能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对个人给予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比如出于商业目的的“杀熟”。平台还应承担起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把关人”责任,如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等。

同时,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养成“非必要不提供个人信息”的良好习惯。建议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情况下,才提供个人信息或授权运营商。注意保护好存有个人信息的文件资料,防止因随意丢弃、使用不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