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va的照片可以绘制。作为“中华酷联”的一员,酷派由于经营管理的混乱和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即使将业务拆分为“奇酷”、“大神”、“ivvi”,也无法挽回消费
Canva的照片可以绘制。
作为“中华酷联”的一员,酷派由于经营管理的混乱和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即使将业务拆分为“奇酷”、“大神”、“ivvi”,也无法挽回消费者的颓势,营收从巅峰时的249亿港元下降到2020年的8亿港元,至今仍笼罩在亏损的阴霾中。
直到今年初COOL 20发布,消失多年的酷派才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但外界反应平平,只有少数媒体关注。随后在12月初,酷派通过发布会正式宣布重返中国市场。发布会上,酷派传递了“奋斗者”的价值观,倡导消除各种偏见,还发布了核心产品COOL 20 Pro。
但最引人注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产品本身,一个是“数字渠道”——酷派能否实现“三年重回一线”的目标。这两点以及背后的信息才是关键。
凉新机:温度不够好
智能手机在中国是当今参与度最高的市场之一,它们的处境已经不是酷派曾经的样子了。想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生存,拥有经得起考验的产品力是必不可少的。按照这个标准,在所有独一无二的手机厂商中,酷派只能说达到了及格线。
据悉,酷派酷派20 Pro的配置大致如下:天机900、4500mAh、33w充电功率、120Hz6.58英寸水滴屏(401PPI)、5G+WIFI 6、对称立体声双扬声器、50M后置+8M前置(夜景模式)、AG玻璃后盖...这个配置在众多智能机中并不突出。
从价格定位来看,1799元的起步价说明酷派急于从性价比路线的弯道超车。虽然酷派目前没有像样的旗舰机型,但在COOL 20 Pro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包括AG玻璃后盖和对称式立体声双扬声器,手感和听感兼备。天机900在同价位车型中不算拖累。不过水滴屏现在已经过时了,128G的存储极限有些局促。
从产品定位来看,酷派想打造“影音娱乐”模式,但是价格和性能都有提升空。相比较而言,酷20 Pro在这个价位的配置上并没有太大优势。荣米OV的性价比机型更多,“视听娱乐”的定位与“奋斗者”的价值理念有些矛盾。
从产品的外部来看,酷派决心以优质的售后打动用户。“90天包换+2年保修”确实超过了行业一般水平,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很有吸引力;同时,酷派在线下布局了2800多家服务站,多在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地区,针对下沉市场售后不方便的痛点,实现精准打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手机市场的饱和,各家都在分众线下,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所以酷派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酷派COOL 20 Pro是一款低价位的“视听增强”的水桶机。在手机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厂商都想找到性价比机型的区别。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把高价车型的配置下放给低价车型。这种能力主要是厂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对于已经落后很久的酷派来说,确实需要上一层楼。
酷我思维:线上线下融合
我在酷派的渠道吃过大亏,痛定思痛。此次酷派复出,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的“数字渠道”。
酷派“数字渠道”的最大内涵是将线上收入分给线下渠道商。服务站长负责线下销售和售后,也负责让用户在线上登录;而互联网端是线下引流——在这个过程中,服务站长可以同时获得线下销售收入、互联网收入和MAU激励。这种销售模式与其他厂商完全不同,酷派称之为“打破渠道偏见”。
随着手机厂商对生产和物流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依靠自己强大的互联网传播能力,将企业过去无法掌握的销售渠道牢牢掌握,从而实现一体化运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是企业深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面对这种情况,渠道商一方面要承受线上线下营收的零和博弈,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迎合公司的经营策略来进一步压缩营收。
比如小米之家,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都需要执行“线上线下同价”的策略,甚至需要覆盖线上渠道偶尔出现的大额优惠券,但用户还是习惯线下看线上购买——店铺为此支付服务,却没有盈利;同时,线下门店也承担部分仓储责任。用户在网上下单后,可以直接去门店取货。期间收益比直销减少2/3。种种现象表明,渠道商的积极性在降低。
要实现“三年重回第一梯队”的目标,这种渠道友好的策略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酷派的成长。在渠道规划上,酷派将中国市场按照街道划分为3万个区块,每个区块的服务站都是独一无二的。陈嘉俊表示,公司有望在三年内覆盖中国所有的乡镇,这证明了资金和技术实力都有遗憾的酷派将销售渠道作为重要突破口。
那么渠道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在酷派在资金、技术、产品、渠道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友商的情况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资金周转率,尽快扭亏为盈,它不得不盈利以提高渠道商的积极性,同时缩小各服务站的规模以加强对渠道的控制。这不能说是酷派的小心机,但也是一个辉煌苦难企业的生存智慧。
酷炫心悸:梯队换人不可避免
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竞争。在用户看不到的背后,技术竞争、服务竞争甚至文化竞争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个手机厂商都在努力塑造用户的生活,甚至希望成为生活本身。从这个角度看,酷派与现有第一梯队存在“代差”。
首先是技术代差。通常旗舰机型都是手机厂商技术实力的高度凝聚:华为、苹果是第一梯队;荣米OV是第二梯队。酷派没有一款旗舰机型可以和对方抗衡。它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目前看来并不明朗,所以酷派还是一个资历老的“边缘人物”。
这一次酷派回归国内市场,放弃了之前几乎所有的产品线,只保留了酷派系列的两款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酷派要想实现“回归”的目标,旗舰技术力量必不可少,至少不是靠现在向MIUI“致敬”、谈市场“偏向”。
接下来是服务上的代差。这种服务并不局限于狭义的“售后”服务,而是企业或品牌基于一定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服务:比如华为在国内拥有最强的技术实力,包括软硬件进一步融合的鸿蒙系统系统和性能顶级的自研芯片;苹果有非常统一的产品设计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风格——它们都以最直接的方式影响着用户的生活和工作。
在这方面,只有两款产品的酷派不能说是迎头赶上,只能算是重新开始。这种“氛围”服务,没有大量经过测试的产品是无法弥补的,这对酷派来说是任重道远。
最后,文化代沟。这就是公司产品和理念的差距。面对强敌,酷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蛋糕最大的一块:2000元的价格,下沉市场。在此基础上,判断出手机用户最大的需求是使用时长逐年增长的短视频,因此选择加强酷20 Pro的影音娱乐功能。
也就是说酷我奋斗者的价值观和产品结合并不紧密,至少《影音娱乐神器》不能体现奋斗者是如何奋斗的。这种产品设计体现了利益至上,偏离了“奋斗者”的价值取向,使得价值理念未必会成为产品设计的风向标,反而会成为束缚设计者的锁链。
买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认同了企业理念,因为手机厂商的个性会在产品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厂商、用户、产品的复杂互动中,三者共同发展了更丰富的文化,进而提供了更强的反作用力。所以酷派在践行“奋斗者”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内卷的命运
无论如何,毕竟我们希望智能手机市场永远活跃。如果只是一潭死水,那么就不会出现各种有创意甚至有想象力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市场欢迎任何有诚意和创新的厂商加入。
但毕竟竞争激烈。尽管我们努力了,但酷派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这种悲观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尽管华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放弃了一大块市场,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仍在坚定地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另一方面,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实力惊人,难以轻易撼动。所以酷派的发布会虽然组织的很好,但也不能掩盖企业和产品的软肋。
国产手机厂商常被称为“组装厂”,但技术细节并不比原厂低。即使是老资格,酷派可能又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