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求职者在大学时获得了许多奖项,如一等奖学金、优秀社区干部称号和XX大赛冠军。大家都会把这些经历都写在简历里,希望能给自己加分。但是从HR的角度来说,几乎每份简历都会写
许多求职者在大学时获得了许多奖项,如一等奖学金、优秀社区干部称号和XX大赛冠军。大家都会把这些经历都写在简历里,希望能给自己加分。
但是从HR的角度来说,几乎每份简历都会写自己得了这个奖,而当自己得了那个奖的时候,HR已经麻木了。如果求职者只是罗列奖项,HR根本没什么感觉。
那么,怎样才能让HR觉得你的奖很牛逼呢?
我来教你三招:
第一招:强调奖励的层次性和特殊性。
对于一个求职者来说,只列出中奖的名字是没有意义的。需要用数字或者获奖范围来表现获奖项目的难度,让HR看到奖项的含金量,从而增加你的认可度。
如何强调奖励的层次性和特殊性?
让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案例1:
奖项:
2015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区干部”。
2014年、2015年两次获得校内二等奖学金。
案例二:
奖项:
2015年获得校级“优秀社区干部”(全校8%)
2014年、2015年两次获得校内二等奖学金(占全体学生的5%)。
案例一和案例二:哪种表达方式更能凸显奖项的分量?
很明显是案例二。
用具体的数字和百分比来描述奖项的含金量,同时用粗体字来强调。从视觉效果上看,这样的描述更吸引人。
措施二:注意逻辑关系,避免流水账。
有些求职者会在简历中及时列出所有奖项,但每个奖项的性质和级别都差不多,这是不可取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
获奖记录
2015.12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
2016.12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
2015.10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三好学生”
2016.12优秀社会实践奖学金
2016.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
2016.04第十二届“人文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
2017.04第十三届“人文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
这种“流水账”式的奖励描述,虽然看起来多如牛毛,却打动不了HR,显得没有重点,而且占了很大篇幅。HR也可能认为求职者“不合逻辑”。
建议进行以下修改:
A.时间倒叙,从2017年到2015年,最近的事件写在最上面。
B.奖项组合:将同一年的奖项组合起来,节省空间。
修改后的效果如下:
获奖记录
2017年第十三届“人文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
2016年第十二届“人文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北航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好学生”和优秀学习一等奖学金
这种变化的好处是更符合逻辑,节省空间。
措施三:把相似的物品和相似的奖项结合起来,提取类别的关键点。
如果求职者有多个奖项,可以将相似项与相似奖项适当组合,提取每一类奖项的共同点,做到逻辑上、排版上清晰有序、层次分明。
比如就是上面北航求职者的例子,提炼重点就可以概括出来:
学术类:2015年和2016年,两次获得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
2016年、2017年两次获得“人文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
实践:2016年北航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
综合:2015年北航“三好学生”
这样HR看到你的简历,会觉得你成绩很好,社会实践能力很好,综合素质均衡,是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