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滑已经成为彩电市场的主渠道,对于很多主流彩电企业来说,意味着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和品牌重组已经慢慢开启。本土传统彩电品牌阵营的洗牌即将结束。空雨||写作今年上半年,低迷
当下滑已经成为彩电市场的主渠道,对于很多主流彩电企业来说,意味着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和品牌重组已经慢慢开启。本土传统彩电品牌阵营的洗牌即将结束。
空雨||写作
今年上半年,低迷了三四年的中国彩电消费市场再次遭遇“雪上加霜”:面临出货量下滑,产品缺乏亮点,消费缺乏兴奋点,只有企业还在苦苦挣扎。
营业收入下降已经不是偶然。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彩电业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是:一、哪些公司跌得少,哪些公司跌得多,哪些公司跌出新纪录?第二,在这一轮彩电市场下滑的背后,企业之间的实力差距被拉大,传统彩电阵营的品牌结构将如何变化?第三,面对市场下跌,需求不振,彩电企业的机会和未来在哪里?
半年报是分水岭
过去的中国彩电市场,本土品牌的格局一直呈现海信、创维、TCL、长虹、康佳五大阵营。然而,最近两三年,随着海信电视在彩电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以及TCL凭借全产业链优势的奇袭,长虹集团、康佳集团开始了一轮技术和产业链转型,而在小米、华为荣耀跨界进军上镜之后,彩电业本土品牌悄然生变,巨头阵营迅速分化。
以电视为唯一主营业务的海信视频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159亿元,同比增长5.28%;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488%;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8.97%,同比上升2.45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26亿,同比增长53.92%。
创维集团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总营收159.79亿元,同比下降7.3%;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16.02%(出售子公司股权利润1.51亿元);整体毛利率为19.31%,同比下降0.4%。具体来看,基于电视的多媒体业务收入为93.94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中国大陆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0.2%,海外市场同比下降3.5%。
主营业务为电视机的TCL电子,2020年上半年营收172.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2.5亿元),去年为178.5亿港元,同比下降3.3%;毛利为20.5%,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2.97亿港元(包括出售雷鸟科技部分股权的一次性收益7.9亿港元),同比下降63.8%。
2020年上半年,康佳集团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24亿元,同比下降32.69%;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下降73.15%。彩电业务收入32.18亿元,同比下降16.30%;白电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17.15%;半导体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89.68%。
2020年半年报显示,四川长虹实现营收380.27亿元,同比下降4.85%;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608.83%。其中,长虹彩电业务收入为42.34亿元,去年同期为51.98亿元,同比下降22.76%。
从单个公司的营业收入来看,海信电视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哥,而TCL电视已经悄然成为行业第二。曾经号称国内彩电第一的创维,今年在营收规模上被海信和TCL甩了出去:营收只有海信电视的59%,TCL电视的61%。更重要的是,面对海信的崛起,TCL的小幅下滑,创维电视的下滑,尤其是国内市场两位数的下滑,依然暴露了这家企业在对抗市场寒冬上的无力。
长虹和康佳这两家曾经的彩电行业第一,现在半年营收规模都不到50亿元。尤其是长虹电视今年上半年营收跌出行业最高纪录。正在进行技术转型的长虹是否还需要彩电业务的加持,还是一个问号;不过,康佳彩电业务在集团整体从家电制造向产业园运营转型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是,保持一定的营收规模和行业地位,显然是一切转型的基础。
最终,传统彩电阵营的五强争霸格局被彻底瓦解,海信TCL逆势抢占地盘,创维意外倒下收缩,而长虹康佳也没有在彩电上继续战斗下去。未来的结果可能已经很清楚了。
传统彩电品牌重组接近尾声
上述五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是否会迅速拉响彩电行业新一轮变革的信号,并由此引发彩电品牌竞争格局的裂变,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但家电圈认为,这将是本土传统彩电品牌竞争格局裂变的开始。接下来,五大阵营将加速两极分化,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首先,跳出传统彩电品牌巨头格局,回归中国整个彩电行业,现在是三足鼎立的格局:一个是以海信、TCL为代表的本土传统品牌,一个是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本土互联网品牌,一个是以索尼、三星为代表的外资品牌。近年来,三大阵营的较量和博弈从未停止,战火愈演愈烈。
从中长期来看,每个阵营都会沉淀出一到两个头部品牌,共同形成中国彩电业的巨头阵营将是必然趋势。于是,阵营内部的地位竞争,阵营之间的相互抢夺,一直在交叉,加速着企业之间的裂变。比如小米、华为的高调崛起,打破了传统品牌阵营在中低端的规模优势,而索尼、三星的不断抵抗,也阻碍了很多本土品牌向高端进军。
其次,回归本土彩电企业阵营,近年来传统品牌一直在“腹背受敌”的泥潭中挣扎,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低端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传统彩电经销商正处于一轮破局和新生的转折点。曾经依靠强大的线下营销推广能力冲击行业第一的创维电视,如今面临着线下经销商收缩、高端消费市场突破、品牌质感和产品张力系统性缺失等挑战。康佳、长虹等传统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近年来,海信电视大规模增长,在大屏高端市场引人注目。一方面,由于产品结构的合理布局和中国及海外市场的系统落地,促进了高、中、低端整体规模的提升;另一方面,显示技术上的ULED、激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都在落地,尤其是激光电视,基于消费功能和场景的落地,推出社交电视等细分产品。TCL电视的逆势扩张,是基于企业独特的产业链优势。
再者,彩电行业和空的未来方向在哪里?目前显示技术的赛道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是行业内绝对的主赛道;同时,随着消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家庭生活、娱乐、商务办公等场景价值的凸显。,一轮场景产品出现。比如办公、教育、游戏、触控,甚至轮岗都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浪潮。
除了液晶显示,激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甚至迷你LED、量子点、微型LED等显示技术也层出不穷。没有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完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都处于“联手扩营”的推广前期,尤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激光阵营的背后,是中韩企业的较量。
同时,在应用场景的新赛道上,彩电企业还处于整体探索的初级阶段。探路者目前由华为和海信主导。华为在加速从家庭到办公、商用场景的布局,海信则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分层分解和商业化。这是否会成为未来行业增长的新渠道,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和更多差异化功能产品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