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加工活在家做 在家加工手工活本地

“坐在家里不耽误家里照顾孩子,也不耽误管理农田,就能赚钱。”3月10日,丰汇镇玉门村村民姜一边收线,一边高兴地说:“这都要感谢邻居王给我们找了这么好的工作,每年给我们增收2万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13:09:00

“坐在家里不耽误家里照顾孩子,也不耽误管理农田,就能赚钱。”3月10日,丰汇镇玉门村村民姜一边收线,一边高兴地说:“这都要感谢邻居王给我们找了这么好的工作,每年给我们增收2万多元。”

江乐意口中“这么好的活”实则是来料加工中的一种,即通过对磁环半成品进行绕线加工赚取收入。早在1998年,渔门村村民王银苗便在自己家开起了王记照明配件家庭作坊,主要给阳光集团做产品配套加工。随着订单量直线上升,王银苗组织、指导村里的留守妇女参与其中。事实上,姜口中的“这么好的工作”就是来料加工中的一项,即通过缠绕半成品磁环来赚取收入。早在1998年,玉门村村民王就在自己家里开办了灯饰配件家庭作坊,主要为阳光集团提供产品。随着订单量的飙升,王组织和引导村里的留守妇女参与进来。

“起初采用集中加工模式,经过熟练操作后,再采用分散加工模式,让农村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在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灵活就业和稳定增收。”王告诉记者,为了提供方便,夫妻俩还承担了磁环的往返运输,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一名来自王银加缪的记者看到,六名村民正围坐在一起忙着缠绕和拆卸磁环。“每天缠绕几个小时的线圈,有四五十元的收入。”村民金阿姨带着当天在家放假的孙女来了。金阿姨说,女儿结婚后,家里每年只有老人做兼职挣的一万块钱。这笔收入对她来说很重要。

记者了解到,王在开办的加工点已经带动了附近近50名妇女就业。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熟练的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动作不熟的也有1500元左右。

“去年我们加工了300多万个磁环,加工成本70多万元。”王笑着说,20年来,她主要负责监督加工质量,落实加工任务,确保加工订单货款及时到位。正是她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拖欠村民工资,让阳光集团和当地村民信任她。王创办的明饰品厂先后被评为手工加工妇女创业示范点、全区“十佳”加工点。她个人被授予“十佳女加工经理”称号。

“自从有了来料加工的活以后,村里打牌搓麻将的少了,去东家长西家短的无事生非也少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一位村干部向记者总结加工点带来的好处,更有意思的是夫妻关系更和谐了,妻子在家带孩子还辛苦地干来料加工的活,作为丈夫的也理解妻子的辛苦付出,夫妻之间吵架的时间都没有。“自从有了来料加工工作,村里打牌打麻将的人少了,东奔西跑的事也少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一位村干部向记者总结了加工点带来的好处。更有意思的是,夫妻关系更加融洽。妻子在家带孩子,辛苦加工材料。作为丈夫,她也理解妻子的辛苦,夫妻之间没有吵架的时间。

来料加工是个老行当,但在玉门村却迎来了新的春天,实实在在地鼓了村民的腰包,充分发挥了妇女劳动力和老人晚年的余热,为社会做了贡献。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