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很多负责品牌运营的小伙伴对“品牌调性”和“品牌资产”三缄其口。他们每天忙着做品牌推广,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发小广告,紧跟热点,更新品牌手册,甚至学习品牌的基本定义:品牌
公司很多负责品牌运营的小伙伴对“品牌调性”和“品牌资产”三缄其口。他们每天忙着做品牌推广,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发小广告,紧跟热点,更新品牌手册,甚至学习品牌的基本定义: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是一种精神符号,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优秀品质的核心体现。
可惜我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日子。知道很多品牌相关的概念,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怎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第一,知道了“计算公式”,还是不会做题。
我们数学课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勾股定理,对数方程,各种图形的面积算法等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解出问题,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数学满分。
为什么?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知识,一类是实践知识。总之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不实践的理论都是理论,缺乏理论支撑的实践是鲁莽的。
对于品牌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品牌的“概念性”定义——
品牌的英文名是Brand,来源于古挪威Brandr,意为“燃烧”。当时人们用刻有不同符号的烙铁在牛、畜、马等牲畜身上印刷,以区别于他人的私有财产。
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工匠使用这种品牌方法来标记他们的作品,以便客户可以很容易地识别他们。
《营销管理》的作者菲利普·科特勒说:
“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它们的组合,用于识别企业向某一群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
我的总结比较简单,就是一句话:品牌是有识别价值的符号。
企业名称是文化符号;企业logo是图形符号;企业slogan是话语符号;企业代言人是形象符号;……
品牌的直接目的是让消费者认可积极的认知、精神价值、倡导理念等。由品牌传达,而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购买自己的品牌产品,花钱,不断花钱,产生商业行为。
但是,很多人问我,曲太郎,你说的我都知道。上学的时候就把品牌的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工作的时候对品牌运营还是有很多困惑。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一直熟知的品牌理念并不实用。
具体表现如下:
1.只知道重要性,不知道怎么做。明白企业品牌资产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打造品牌优势,更不知道品牌营销的步骤;
2.我只知道,不知道系统化。工作重心放在日常品牌活动的推广上,而忽略了品牌的整体思维,经常陷入工具性活动的怪圈;
3.只知道曝光,不知道用户心。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刷新品牌认知,却往往无法深入用户内心,不知道品牌在用户心中的真实位置;
……
所有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实践知识。而网上所有相关的品牌评论和内容都是关于“道”的解释,缺少“如何为道”的解释。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曾经参与的儿童学习桌行业,尝试以全新的品牌形象来规划一条品牌营销之路,以此来诠释“实用知识”的观点。
第二,“实用”的品牌定义,反方向思考。
知道一个概念的定义,并不代表可以灵活运用,真正掌握。你很了解一个女生,并不代表你可以让她成为你的女朋友。所以,“实用”品牌定义的最终目的是真正占领消费者心智,走进消费者内心,真正应用;不是“概念性”的品牌定义是让你去理解,让你去记忆,去诠释意义。
我们知道品牌来源于一个品牌,每个人都能看到这个品牌,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个品牌在牛身上的烙印在哪里。屁股还是脖子?在大腿上还是在蹄子上?品牌化的目的如下:
第一是辨识(防止牛丢了);第二是认可(证明牛是我的);第三是信任(这个标识就等于我的);第四是习惯(你的牛最好找)。
因此,品牌的“实用”定义必须指向目的和可操作性,让所有营销人员立刻明白该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我对品牌“实用性”的定义如下:
品牌是消费者认知符号化的过程。是一个企业在发现自己最突出的基因后,向大众传递的最核心、最本质、最有说服力的消费理由或消费理念。
这样我们对品牌的理解就有可操作性了。品牌仍然是一个识别标志,但是,我们定义的是如何使它成为一个识别标志:
第一,通过符号化来塑造。符号化本质上就是提炼压缩的过程,把一系列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然后命名。我很赞同花花“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的品牌方法论,为一个词找到一个强烈的群体文化记忆,为一个图形找到一个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熟悉事物,从而真正把品牌凝聚成一个可以向别人描述的句子,一个可以向别人描述的画面。
其次,通过企业特色和消费者诉求的结合。企业特色的寻找,其实就是企业竞争战略的确立。低价策略?差异化战略?目标聚合策略?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做出取舍,而取舍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消费者的诉求。从消费者最重要的诉求中,找到自身企业能够满足的、市场规模大的特点,结合起来成为品牌价值的关键点。
第三,通过传播快速给大众洗脑。寻找更贴近目标用户的传播方式,快速高效的传递品牌话语,统一口径,让大众接受企业传递的信息,不断重复,真正为消费者植入全新的购买理由。
第四,通过不断强化来巩固消费者的认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传播。无论是它的名称、logo、陈列、宣传,都需要有层次、有覆盖,强化消费者的认知。树立品牌在于消费者心中的关键词联想和关键形象联想。
最终让消费者真正认识到“XX品牌=特定的识别标志、精神符号、价值理念”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已经知道“实用”品牌的定义了。如何才能系统科学地规划一个新品牌,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达成共识,真正接收到我们传达给它的品牌形象、理念和价值?
以前面提到的儿童学习桌行业为例,我们来做这样的假设:
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16年来一直专注于儿童学习桌行业。本公司是一家集R&D、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儿童学习桌制造商。拥有大大小小30多项专利,在R&D和生产上有优势。保持了十几年的高增长,为200万个家庭提供了可靠有保障的儿童学习桌产品。
公司生产的儿童学习桌可以自动调节高度和角度,并配有托肘板和圆弧形矫姿嘴,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时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近视、驼背等生长问题。而且目前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线下门店,但是因为传统太多,一直不重视品牌建设和打造,所以还有很大的市场规模有待挖掘。
如果我们是其公司的品牌经理,应该选择哪个角度对其品牌进行梳理和规划,从而占领消费者的认知,帮助其成为强势品牌?
接下来,开始真正的“练习”—
三、品牌实践步骤
对于品牌营销,我自己有一个理论模型:铜币理论。它包含了一个品牌的三个核心部分:内部识别(品牌定位策略)、外部识别(消费者感官)和品牌活动(激活过程)。除此之外,当然还有高管团队、领导支持等等其他要素。
铜币理论
对于儿童学习桌行业,市场上平等竞争的品牌有十几个,没有强势品牌。很难说哪个在这个品类中占据绝对优势,所以是品牌突围的好机会。现阶段,哪家公司品牌做得好,率先抓住用户心智,哪家就成为未来的领导品牌,占据50%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儿童学习桌的认可度不够,需要反复教育。因此,最先进入消费者选择名单的品牌将占据绝对优势。
儿童学习桌多由原木、竹木、颗粒板等材料制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孩子的坐姿,让孩子在学习时保持健康的姿势,防止孩子出现近视、驼背等生长健康问题。
从目前市面上的各大品牌来看,从地域上分为国外、台湾省和mainland China;儿童姿势矫正多向偏向健康学习设备;从品牌声音来看,大部分品牌的广告渠道和内容不足;因此呈现出“战国乱象”的局面:渠道下沉,店面大战激烈,各地区竞争激烈。
为什么会这样?有几个主要原因:
该品类没有数一数二的强势品牌,消费者选择极易出现困惑;儿童学习桌产品功能卖点雷同,难以从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消费大众对于该品类缺乏深度认知,购买行为发生较为随意。
因此,打造大众品牌,率先抓住消费者心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上面提到的实用品牌定义的概念,我们知道品牌是企业将消费者认知符号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具体实施,正是铜币理论所表达的步骤。
“铜币论”的核心是把品牌最重要的部分拆解开来,伪造每一个部分,最后组装成一个传播工具,占领消费者的认知。因此,我们将品牌营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由于篇幅原因,品牌定位、外部logo、品牌传播活动没有详细讨论,后面单独说。)
1.建立内部认同,即确定品牌的战略定位。
在市场营销中,STP理论(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定位、定位)通常用于定位。这就是市场定位的形成,我们要从中提炼出品牌定位。就是把市场定位意译成消费者能够理解、记忆、传播的文字,植入消费者心中。
如上预设,我们是儿童学习桌的生产商。通过以产品功能为维度的市场细分,我们将购买学习桌的消费者分为注重习惯养成的家长、害怕近视驼背的家长、培养学习的家长空;通过发现,可以发现其中一个痛点:孩子课业繁重,长期伏案学习容易引发驼背、近视等不良健康问题。
其实儿童学习桌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细分市场,主要针对儿童的学习、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在选择目标市场的时候,就进入了儿童健康这个更窄的市场,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专注于5-12岁儿童学习姿势矫正的儿童桌椅品牌。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5-12岁?为什么要学习姿势矫正而不是预防近视?下推定位的过程需要更严谨的逻辑。我后面会详细讨论定位。这里只是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中国的孩子一般5-12岁上小学。一般孩子还是住在家里,到了初中高中,大部分都会住校。所以把目标客户定位在5-12岁比较准确和精准。
为什么学习的是姿势矫正的功能增强而不是预防视力?在很多人心中,近视的痛点更痛。直接挖更痛苦的卖点不是更好吗?
这是不对的。学习桌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桌面,让孩子以更健康、更标准的姿势学习,而不是预防近视。如果孩子怕近视,最好的办法不是买学习桌,而是让孩子少做作业,多出去玩,等等。如果建立学习表是为了预防近视,会使产品产生夸大成分,不利于信任的获得。
找到定位就是找到品牌的核心,建立内在的认同。接下来,如何将其转化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外部标识。
2.建立外部标志,将战略定位解释为超级标志。
在我看来,为一个品牌建立外部标志的过程就是翻译品牌定位的过程。很少有消费者能真正了解产品,甚至很多汽车、房产等大宗产品,购买时都不知道。但是消费者知道什么呢?了解品牌的外在形象、口号、名称、关键词、联想等等。
所以把战略定位意译成一个超级符号(中文和中文方法论),让消费者帮忙传播,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如何建立一个一眼就能看出来,一见如故,不胫而走的品牌外部logo?(推荐你看华山老师的超级符号是超级创意。我的方法也来源于这本书。)
我们知道,一个品牌最重要的元素有:品牌名称、标志、符号、形象表征、品牌口号、广告视频/歌曲、包装等。让我们尝试建立一套品牌外部标志。
A .查找流行谚语的单词和符号
确定定位,先给品牌起个名字?我该叫它什么?通过寻找熟悉的流行说法,品牌可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进入大众脑海。
我们来分析一下学习桌行业。产品是孩子用的,但买单的是家长。那就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名字能表现出父母的心态,让父母感觉良好?
联系日常俗语或生活场景,找到能唤醒大众的词。根据我小时候的场景,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唱《世界上只有妈妈好》给大家听。这首歌是一个几乎所有80后父母都熟悉的强大IP。所以,我们可以把品牌名称命名为“你好妈妈”。
在此基础上,我们找了一首《世界上只有妈妈好》作为所有想法的开端。然后,我们的口号和广告视频可以延伸这一理念:
■口号:姿势矫正桌椅。好妈妈,健康的学习是我的宝贝。
■15英寸广告视频:
基于母亲爱孩子的生活场景,植入产品卖点,音乐旁白精选歌曲《世上只有母亲好》。
场景:母亲站在学习桌前,看着孩子坐在学习桌上认真学习,孩子唱着《姿势好,桌椅,妈妈》这首歌。
文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的原调
姿势好,桌椅妈妈好,健康学习真好!
只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姿势,不用怕近视带来困扰!
尾巴:所有的好妈妈都选择母子学习桌!
想象一下,这首儿歌在线下门店不断回响,足以让大家记住品牌和所有卖点的时候,会有多撩人。
B .寻找原始图腾的视觉符号
在文字符号的同时,视觉符号也可以在我们本土文化中最根本、最常见的图像中找到。
既然品牌命名为“好母亲”,我们可以寻找与母亲相关的视觉元素:女娲、孟母和婆婆。这些都是我们文化中最重要的母亲,但是她们的调性太不一样了。所以,换个思路,母亲的形象通常是通过什么物体,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来传达的。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找到一个让人一见倾心的形象。
这是什么?是妈妈的英国妈妈。把“O”改成红心小创意,就可以直接形成类似“MM”的logo。不,不是我设计的,所以我大概做了个草图来表明我的意图。
比如我们为品牌设定logo和主色调。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延伸出一套VI视觉系统,包括所有品牌暴露的地方。这种超级图像符号用于建立良好的视觉识别和记忆。
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必须是熟悉的,令人难忘的,并且一眼就能清晰地描述给别人。这样就很容易进入消费者的脑海,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组织营销活动,快速传播品牌价值。
品牌建立后,需要展开系统的营销活动,涉及产品、价格、渠道、宣传等。通过4P战略,使品牌能够在每个环节放大其最具影响力的价值。
我们假设围绕妈妈好学习桌,除了常规的曝光广告之外,还要组织更多的亲子互动的体验营销,将家长和孩子同时带入消费体验场景,这样当消费者真正觉得有必要购买妈妈好学习桌的时候,销量自然会增加。
四。摘要
对于品牌理解和营销来说,只知道概念性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学会实践,实践是掌握和理解品牌的最好方法。
为什么很多广告人、创意人在广告行业大放异彩,但是自己创业却失败了?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光说不练假把式,不如利用一些个人时间,做一个微型的创业实验,比如搬一个小摊,做一件自己设计的t恤,真正把学到的东西融入到实践中去。这样,你会发现很多以前的想法都是错的。
市场和客户是最好的试金石。一个好的营销人,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不是像那些投机者一样玩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