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

2019年中国零售业发生了什么?我们希望通过复盘总结来梳理一下。复盘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前景会让我们的脚步更坚定。一、传统偶像的崩塌与民间英雄的崛起回顾2019年,这个互联网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5 01:54:59

2019年中国零售业发生了什么?我们希望通过复盘总结来梳理一下。复盘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前景会让我们的脚步更坚定。

一、传统偶像的崩塌与民间英雄的崛起

回顾2019年,这个互联网创业者为什么做不到?世纪金花被收购,Xi安三大百货全部覆没;

双11,“电商数据被质疑造假”等各种新闻充斥整个行业。从行业动态来看,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出现了“传统流量红利枯竭,增量战转向存量战”等变化。纵观全年,谭图阁选择便利店这一逆势增长的业态,分析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1。除了便利店,电商和实体超市都进入了新的临界点

双11之后,所有电商平台都宣称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然而,无论是品牌商对电商流量成本、效果、性价比的抱怨,还是资本市场开始看待电商流量红利空,都表明在多年持续增长后,电商流量红利正在逼近新的临界点。

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也全面进入“存量市场和运营(盈余)为王”的下半场。无论是百货、超市还是商场,内部流量获取和业绩/利润增长都面临瓶颈。

然而,当各种线上线下的业态和平台都在动荡的时候,便利店业态却像一匹逆势而上的黑马,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

为什么?

因为这家便利店的创业者普遍都不错?

2。作为一个高度区域化的行业,2019年便利店全面崛起

便利店的兴起可以参考《易经》“象、数、理”的必然性分析:

像:相对于商场、大型百货甚至超市对大型物业的需求,便利店是“轻小”的,小到10平米以下的情侣杂货店,大到200-300平米的“新便利物种”。基于行业“需求旺盛、多(物业)供给、低门槛(基本烟/酒/饮料/食品均可用于经营),因此,

数字:根据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便利店行业将全面崛起并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9630美元,在全年GDP增长6%的基础上,2019年可突破1万美元,便利店将全面进入增长通道。

此外,受国家“消费拉动经济”政策的影响,今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促进便利店和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便利店在全球的竞争崛起。

RB:在快递超市高喊“30分钟送达,所见即所得”的时候,便利店业态早已以“就近消费、即时消费、便捷消费”为特征,与电商、微信商家、宅急送、实体自有业态形成了明显的区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基于以上原因,在电商、实体、新零售等各种零售业态处于“神仙打架”博弈的同时,2019年,全国各地区便利店行业继续保持逆势增长的态势,全面进入扩张甚至跨区域扩张阶段。

问题是:这种快速增长是可持续的吗?便利店的市场总量和相互渗透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3。高速扩张永远不会是常态,集中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如联合商业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教授提出“政府松绑政策要区别于政府的政策扶持”,“便利店行业增量(门店数量)不增收(企业净收入)的现象是不合理的,不可持续的”。

同样,在谭图阁看来,便利店行业目前这种军阀割据甚至互相市场渗透的格局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从2019年便利店行业的动态来看,无论是日系的跨区域扩张尝试,还是得到风投加持的区域企业,便利店连锁企业之间的市场渗透和临街混战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当然这还是分区域。据说深圳的便利店密度已经达到了同一条街5-6个便利店品牌。

但可以预见,随着竞争的推进和竞争的加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玩家需要提前保住自己的利基市场,才能应对接下来的市场躁动。

4。大战前夕,便利商店摩拳擦掌

年初,商务部出台了鼓励便利店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新开便利店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和奖励。在促进消费、完善夜间经济(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政策背景下,便利店得到了市场和政府的加持,行业发展明显提速。

葛覃住在福州。从目前福建九个城市的便利店轨迹来看,目前,处于同步竞争博弈阶段的连锁便利店品牌(纯本土连锁品牌,不包括日系和石油)至少有10家以上。

对比2018年和2019年各企业的门店数量,门店数量增长率几乎都在10%以上,一年有几家门店的绝对增长在100家左右。与此同时,许多品牌开始跨区域(城市和城市)扩张。此外,随着今年7月11日全面进入福州,万家将可以全面进入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市场。可以预见,未来2-3年,便利店行业将上演一场激烈的竞争。

二。便利店的行业结构和模式:

那么,还是那个问题:“当竞争和博弈的号角全面吹响,便利店企业该拿什么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从目前便利店的产业结构和格局来看,便利店行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纬度:

1。商店没有竞争壁垒,但“位置决定论”仍然有效!

如上所述:与百货、商场或大卖场不同,便利店的很多网点在短时间内是“不可再生”的。由于经营面积只有30-200㎡,“店铺资源”几乎是无限的(所以会出现类似深圳5-6个品牌在街上比拼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些商铺的租期通常只有3年左右。一旦租期到期,很容易(尤其是业绩好、位置关键的商铺)被对手恶意哄抬价格。

从泊位资源来看,便利店几乎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竞争壁垒的零散行业。

但换个角度,基于行业对“便利”的高需求,实体零售的“区位决定论”同样适用于便利店,甚至更是如此。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2020年,甚至未来2-3年,在可预见的竞争必然加剧的市场环境下:

(1)如何通过商业模式设计解决网络租赁不可持续的问题(盈利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壁垒)?United REITS持有适合经营便利店的物业(比如麦当劳是美国最大的连锁餐厅,也是美国最大的物业拥有者之一)?

(2)发展店主为便利店合作伙伴?

(3)以股权和担保的方式整合绑定夫妻杂货铺?

(4)设计独特的区位策略,构建企业网点的独特性和竞争壁垒?专注于垂直细分场景(如加油站的易捷;专注于学校/写字楼/地铁站等专属渠道。)?

2。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物流仓储中心?你有的,别人有的!

有人认为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点密度和规模,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在于单店盈利,有人认为最终竞争将在“供应链”环节展开,还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在于熟食和自有品牌,“制造零售商”才是出路。

就行业性质而言(相关阅读:请参考谭图哥的《便利店核心价值三要素,你得了哪些分(上)和(下)》),终端店的“质”和“量”;以及科技中间站的运营能力;后台供应链、资金等支撑要素构成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2019年的产业趋势来看,大量的国内玩家已经开始将资源集中到能够赋能和支撑终端网点的环节,比如仓储和物流中心。这种专注对于增强现阶段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有力的。长此以往,“你有别人,但不一定有别人”。

便利店的生存游戏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3。现状和趋势:全球格局、国家格局和演变趋势

从全球便利店行业来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便利店行业,无论是门店产品/服务线的开发和延伸,都是竞争充分、模式成熟的;对连锁经营模式的总结和探索,或者供应链/仓储物流的支撑要素,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在东南亚、一带一路等国家,虽然有7-11、罗森等成熟的便利店品牌,但竞争仍不充分,空之间仍有渗透。

而从国内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

(1)政府继续从消费拉动和促进产业集约化的角度给予加持和帮助;

(2)便利店品牌区为王,呈现诸侯割据、相互渗透的局面;

(3)区域品牌尝试跨区域连锁,市场相互渗透。与此同时,日本便利店也加快全国扩张步伐,行业竞争加剧,洗牌迫在眉睫。

(4)可以预见,行业联合、兼并、重组的趋势不可避免,弱势品牌必然被边缘化或整合。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以万家便利为例:

笔者作为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拥有至少10家连锁便利店会员单位(包括美宜佳、苻坚、万家、刘一、文学、益泰、会宁等。)在协会。笔者从本土便利店的典型代表万家便利的角度,分析了便利店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便利店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专注于便利的刚需,而不关心家庭商业、无人货架和其他替代竞争对手

万家便利作为福州(五区八县)门店数量和密度最高的便利店代表企业,近年来受到众多产业投资机构的青睐。

在与风投机构谈及万家便利如何应对到家业务和无人货架等替代竞争对手的挑战时,万家便利董事长杨表示:“到家业务和无人货架看似分流了便利店的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各种业态的客户细分和消费场景并不一致。便利店解决的是门店周边顾客的随机应急需求和便利需求。万家的主要策略是做好企业自身,让自己的门店密度和单店盈利能力上去,不能受这些的影响。

从投资机构的反应来看,他们赞赏杨东的“清醒认识”。虽然便利店、到家商家、无人货架等业态在品类和客户群体上有一些重合,但归根结底,不同的业态都有自己的消费场景和生存空,应对竞争对手的最佳策略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

2。密集选址+运营灵活性(一店一策的运营灵活性)

在便利店行业,一直有“选址决胜”、“网络密度决胜”等论调。完善区域内连锁网络,利用区域聚焦战略排除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在国内外市场上被证明是有效的。

但对于企业来说,“保持区域网点隐秘、彻底”的策略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在增加网点密度的同时保持每个网点的利润和效率”的平衡——网点密度不够,很容易被对手一个个打破。如果网点密度过高,容易和自己打起来,影响单店的效率和盈利。尤其是大量新城区,前期推进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浪费成本和弹药;后期进入优质网点被对手提前占领;

为了保持“密度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企业需要同时具备:

(1)敏锐的网络拓展和捕捉能力;

(2)精准的网络评估能力和经验;

(3)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持店铺扩张,度过潜伏期;

(4)在区域市场形成相对密度和规模优势,至少全面贯穿竞争对手“打开、教育、撬动、支持、关闭”的全过程;

(5)具备高密度开店时不同店铺的差异化定位和运营能力。

如果万家便利位于福州核心商圈,100m直径内可以开4-5家店,定位和品类组合完全不同。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千店一店一策”的运营能力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精细化运营能力,也体现了企业的整体运营弹性和竞争实力。在“规模化+个性化定制”兼容的大趋势下,互联网公司倡导的“中间平台战略”同样适用于实体零售!

3。持续快速迭代+多品牌系列

类似于永辉超市积极采用“永辉超市、永辉MINI、永辉BRAVO、永辉生活、超级物种”等多品牌策略满足不同场景消费需求的逻辑,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方便企业快速迭代门店,实施“多品牌梯队”,应对细分市场的市场/渠道分化(碎片化)和专业化,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从万家便利来看,企业除了采取“万家便利、便利顾客、万家生活超市”等多品牌策略外,还不断迭代升级门店,在门店的品牌梯队建设、企业的运营弹性(门店的不断迭代)等方面领先行业。

图为万家第一代、第二代门店,万家便利旗下品牌“便利客”第一代、第二代门店。

比如,除了传统的社区便利店模式,对于写字楼、商圈的门店,公司往往呈现便利店+熟食、便利店+咖啡的组合,这与今年一线城市很多便利店尝试“便利店+咖啡店”的趋势不谋而合。

4。整合战略资源,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和全渠道营销能力

除了上述的“内功”,从2019年的行业趋势来看,向日本便利店学习精细化运营能力,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数字化运营;尝试门店的社群营销、网络团购等全渠道营销也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

门槛后(技术、人才、物流、供应链、客户认知度等。)的小程序商城和社区电商开始慢慢减少,大量的区域性零售企业已经开始攻城略地。

五、展望2020:功课、威胁和好消息

对于大多数便利店企业来说,2020年危险与机遇并存。展望2020年,便利店行业需要做好以下功课:

(1)做好现金流管理,抵御市场下滑和竞争加剧的风险;

(2)提高现有门店的“增量收入”;

(3)积极推进以门店为单位的网络营销布局,重点进行“私域流量、团购、社群营销”的博弈,增加单店业绩;

(4)对标日式便利店,持续提升门店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

(5)不断加强仓储、物流和供应链能力。

可能的威胁:

(1)竞争加剧带来店面租金和人为增加的压力,进而影响到非盈利性门店;

(2)上门业务、无人便利等更快更细致的业务导流;

(3)电商部、物流部、资本部便利店价格挑衅;

(4)竞争对手通过“便利+N”对现有便利模式的替代威胁。

好消息和潜在机会:

(1)线上模式贯通后,会给实体店带来增加收入的机会;

(2)电商、物流巨头、供应商、开发商、产业基金,以及一些资金实力较大,通过全渠道营销模式运营的机构,可以收购、收编区域性便利店;

(3)日本便利店联合机会(如钟白&罗森、三福& 7-11等);

(4)快速扩张、收购、编制、占领区域品牌较弱的区域市场的机会;

(5)仓储用地、自有品牌、中央工厂等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