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为打折活动参与少而头疼过?原因是没有让用户觉得“占便宜”。作者总结了他的5个技巧,帮助你创造一个让用户“占便宜”的促销互动。用户需要的不一定是占便宜的感觉,而
你有没有为打折活动参与少而头疼过?原因是没有让用户觉得“占便宜”。作者总结了他的5个技巧,帮助你创造一个让用户“占便宜”的促销互动。
用户需要的不一定是占便宜的感觉,而是占便宜的感觉。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营销专家这样谈论“占便宜”。那么什么是“占便宜”的感觉呢?
分享一个你生活中的案例:
一家服装店刚刚开业。一开始,老板告诉进店的顾客,买衣服打八折。几乎没有顾客感到兴奋。
后来老板改了说辞,进店就送一张价值1000的会员卡(可抵扣消费),不管消费与否。几乎没有人会拒绝。
那么服装店是怎么赚钱的呢?
会员卡内含1000元消费款,每次使用可以扣除消费金额的20%,也就是八折。
两个方案本质上也是8折,只是换个表达方式营销效果完全不一样。因为拿到1000元的会员卡,让用户觉得更“便宜”。
正好公司近期在做“交押金抵扣学费”的活动。下面简单说一下优惠促销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如何让顾客觉得更“便宜”。
首先,优惠促销活动必须有正当理由。一般来说,优惠(打折/降价)促销是所有商家最常用的促销方式。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产品销量或品牌知名度。
但是,长期/频繁的优惠促销是一把双刃剑。
比如你是某品牌的忠实用户。不过最近频繁打折促销。你还对这个品牌有信心吗?
你可能会疑惑:是不是产品质量也打折了?是清理库存的产品吗?接下来还有更大的优惠吗?你想等下一个报价吗...
如何减少推广对客户的负面影响?
找一个正当的推广理由,哪怕是强行添加。
例如:新店开业、圣诞节、开学季...这样会让用户觉得商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库存清仓而降价。
这样,即使事后,顾客也能正常接受商品会恢复到较高的原价。
我们可能见过这样的广告笑话:
“老板娘跑路了,老板无心经营,所有商品都打九折处理。”
在这里,老板强行给自己的打折促销找了一个正当的理由,但是顾客不会在意老板娘去了哪里,只在意能不能卖出自己喜欢的打折商品。
第二,增加优惠促销的稀缺性。“自由活动不会被所有人珍惜。”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中学觉醒老师的一次自由演讲中。
策划参与了很多活动后,对这些话的印象更加深刻。周末组织了几次免费公开课活动,出勤率不到50%。
促销活动也是如此。如果是免费/无门槛/无限制参与,用户往往不会太在意,甚至不用免费赠送。
因为,在大多数人心中:免费=低价,无门槛=不值钱。
所以要增加优惠促销的稀缺性。这里有两种分享方式:
1.提高优惠活动的参与门槛。时间有限,身份有限,地域有限...这些都是提高活动门槛的常用方法。
比如之前进店可以领1000的会员卡,现在改成了“圣诞节当天进店的情侣可以领,限量99,送完即止”。
这样拿到会员卡的顾客会更加珍惜,刷卡消费的概率也会增加。毕竟他们是属于那少数的幸运儿。
还是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如果一开始供大于求,还能有放出来的时候那么高的热度吗?
2.改变你参与活动的方式。在客户满足参与门槛的基础上,我们更进一步,需要客户做某些特定行为,满足条件才能参与优惠活动。常见的集赞、援助、砍价等裂变活动都是依靠这个逻辑。
比如以前在店里吃饭可以享受8折优惠,现在改成了“需要转发指定海报到朋友圈,赞满30个才能享受优惠价”。
优惠越少,顾客就越感兴趣。同时,客户往往会考虑到参与优惠活动的成本。
拿自己的时间、人脉等成本换取活动的优惠金额。顾客会认为“优惠”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商品在他们心里就不会掉价。
第三,优惠促销的语言表达有技巧。有些朋友看到小标题后可能会疑惑:优惠促销还有哪些表达技巧,就是减多少?折扣是多少?
可以,但是你知道什么时候采用“减20元”、“五折”、“八折”吗?
不同的营销词有不同的效果,总的来说我们会采取优惠金额视觉刺激最大化的原则。
比如原价在100元的衣服,现在在80元,我们通常说“八折”;而原价1000元,现在800元的鞋子,采取“减200元”的说辞。
为什么?
第一种感觉比较优惠,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占便宜”的感觉,可以刺激客户多付钱。
因此,高价产品用优惠金额表示,低价产品用折扣程度表示。
当然,过于强调降价/优惠量大也会导致前面提到的问题:便宜=质量差/服务差。
所以也可以换个思路,忽略商品的让步,强调客户的获得感。
比如:“圣诞节当天,只要998元,就可以带走价值4998元的情侣超豪华套餐”。
乍一看,似乎根本不会和商品降价联系在一起。客户反而会觉得占了4000块钱的便宜,从而疯狂下单。
第四,学会利用客户的“厌恶损失”心理什么是“损失厌恶”?
当人们面对等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难以承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收益正效用的2-2.5倍。
大家一定不止一次收到微信好友发来的“拼多多帮忙开百元现金红包”的活动链接。这个活动的巧妙之处在于,凡是参加活动的人,余额都在90元以上,然后只需要朋友帮忙开几块钱的红包就可以提现了。
即使很多人知道这是吸引人头的套路,但想到账户里还有90多块钱的余额,最后还是因为讨厌亏损,不得不把活动链接一个个转发。
任何人都很难放弃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也可以在促销活动中充分利用顾客的“厌恶损失”心理。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进店赠送1000元会员卡的案例。如果每次进店都改成八折,时间长了可能就忘了。
但是拿着一张“余额1000元”的会员卡,真的感觉就像携带了1000元现金,所以你不能把这1000元现金扔掉。想的多了,自然就消耗掉了。
最近笔者在拼多多买了一张月存钱卡,每周可以获得零门槛的5元抵扣券。从开卡开始,我就一直在想,这5块钱的抵扣券没用过。
最终,开卡半个月后,我就很少网购了,在拼多多又做了六笔消费记录。
动词 (verb的缩写)学会利用人类的欲望/需求前文提到了“厌恶损失”的心理。下面简单说一下人性。毕竟所有营销活动的核心都是满足人的欲望或需求。
那么,人性的欲望或需求是什么呢?在这里,我分享两个经典理论。
1.人性八大永恒的基本欲望美国“直邮专家”德鲁·埃里克·惠特曼(Drew Eric Whitman)在《吸金广告:史上最赚钱的文案手册》中将人类的欲望分为八类:
1.活着,享受生活,延年益寿。
2.享受食物和饮料
3.免于恐惧、痛苦和危险
寻找性伴侣
5.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
6.和别人比。
7.照顾和保护你爱的人
8.获得社会认可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与此同时,这些需求依次出现。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较高的需求就会出现。
只有抓住并透彻理解人类的欲望或需求,你的优惠促销才能更有吸引力。
好了,以上是一些与特价促销相关的小技巧。希望对你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