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运算法则公式 集合的基本运算公式

高考计分制度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计分方式,主要用于实行高考“3+1+2”模式的省份。有三个步骤:1.确定分配的分区。考生各科原始成绩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按一定比例分为A、B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6:25:58

高考计分制度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计分方式,主要用于实行高考“3+1+2”模式的省份。有三个步骤:

1.确定分配的分区。考生各科原始成绩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按一定比例分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得分范围分别为100 ~ 86,85 ~ 71,70 ~ 56,55 ~ 41,40 ~ 30。

2.确定原始得分区间。对应于各分数线,原始分数线是由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各科成绩决定的。

3.用公式计算。设原始得分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得分区间之差为R,原始得分区间最小值与原始得分区间之差为R,赋值区域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赋值得分为未知T,其余为已知数。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t的值可以通过四舍五入得到。

在“3+1+2”模式中,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1是指从物理、历史中选一科作为考试科目,2是指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科中选两门。

高考具体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150分,物理100分,历史100分。这些科目按原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即物理90分的话,90分计入高考总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初试成绩均为100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最终成绩不以考试初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而是采取分配具体分数的方式。

比如张三选了化学和政治作为考试科目,分别考了90分和89分。最后计入高考总分的分数不是90、89分,可能是95、80分,这是作业本制度的计算方法所致。根据湖北、湖南、江苏、重庆等实施新高考的省市公布的计分制度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将高考计分制度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化学、生物、地理、政治总分100,赋值起点30。在分配时间时,将考生各科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人数分别约为15%、35%、35%、13%、2%。对应的作业区分别为100 ~ 86、85 ~ 71、70 ~ 56、55 ~ 41、40 ~ 30。这里可以得到一个概念,就是赋值分区之间,赋值分区两端的值是赋值分区之间的最大值,赋值分区之间的最小值。

相应的,我们根据作业区的形式,将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分数区间由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分数决定。比如有一万人选择政治作为考试科目,那么前1500名考生属于第一原始分数区间。假设前15%的考生最高分99分,最低分80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原始分数区间的第一级是100 ~ 80,然后就可以确定一个概念,即原始分数区间。原始分数区间两端的值分别是原始分数最大值和原始分数最小值。

知道了分区和原始得分区间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最终得分,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面的公式,赋分就是考生高考的最终成绩。比如张三的政治本来是80分,那么他的分配分区就是B级,区间分85 ~ 71。假设张三的科目原分区是82 ~ 61,根据公式,张三的政治期末分配分是84分。

根据上面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决定赋分等级的关键在于选择该科目的学生数量,因为原来的划分是根据所有测试学生的排名来确定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