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竞品,是互联网产品/运营从业者的基本功。如何看待竞品,决定了你是埋头造轮子,还是在自己的工作中被竞品牵着鼻子走。任何陷入这两个极端的人都没有做好竞品分析。其实
如何分析竞品,是互联网产品/运营从业者的基本功。如何看待竞品,决定了你是埋头造轮子,还是在自己的工作中被竞品牵着鼻子走。任何陷入这两个极端的人都没有做好竞品分析。
其实在写竞争分析报告之前,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写这个报告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有重点的分析,重点放在一些东西上,弱化一些东西。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产品都不一样,所以今天阿姨只说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论,就不具体分析一个案例了。知道思路对大家都有好处。
“竞争产品分析”是一个非常大的词。可以是对产品所在市场的宽泛分析,也可以是对一个或几个竞争产品的需求、功能、优缺点的详细分析。但是在我阿姨看来,四步就可以完成一份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析报告。哪四个步骤?往下看。
第一步:知道它的潜力。
什么是潜力?市场趋势是第一位的,行业现状是第二位的。查阅一些你所在领域的分析文章,了解一下这个领域的一些专家是如何看待行业发展的,获得一些高质量的观点和认知,扩大看问题的视角,也可以获得一些行业数据和发展预测。这些信息可以让你对宏观有所把握,这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去哪里找呢?
阿姨给你一张单子——
PS:照片是我姨妈专栏作家飞鱼船长拍的
通过这些网站的浏览,你在内心会对所在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避免在后面更深一步的竞品信息整理时因太过生疏而懵逼。通过这些网站的浏览,你会在心里对自己的行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以后整理竞品信息时因为太生疏而不知所措。
什么?你有没有这些网站或者不知道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大妈就要说了,“了解一个行业”本身是不太可能快速完成的。但是,如果只是想了解最基本的情况,可以先问几个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围绕着一个根本问题:这个产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的?
例如:
1。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
2。这个行业从头到尾有哪些环节?
3。这个行业终端产品的售价谁来分享?
4。凭借什么关键因素,每个环节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了他应得的利益?
5。谁掌握着产业链的定价权?
6。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
……
问题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调整,只要符合一条线:是什么样的产品/服务?什么样的人满意?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如何创收?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行业数据分析,比如人群比例、利益分布等,让这一步更加完善和具体。这类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找到:
1。金融投资机构行业报告;
2。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
3。行业交流网站或论坛上的热门帖子;
4。行业内企业培训课件;
5。从业者之间的私下交流。
多问自己问题,查阅数据思考,然后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框架,然后输出为一系列的宏观分析和数据图表。这第一步就完成了。
第二步:解释它的轮廓。
有什么解释?
结合上面提到的第一步,对市场上同行业的竞品进行解构,分析其产品定位、市场地位/规模、用户人群、优缺点、盈利模式等。一是了解市场上各个公司的发展趋势,二是筛选出真正的竞品,排除目前与自身业务不冲突的产品,这样对竞品的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不盲目。
这里我阿姨介绍一个寻找竞品的方法:
直接在app store搜索关键词,会有更多的主流产品出来。因为主流产品会精心优化ASO,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在热门核心关键词中被搜索到,所以找到这方面相对容易。
那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我们需要的所有产品呢?
一般来说,是一个关键词搜索找到其他相关关键词的结果。比如我尝试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婴幼儿领域,搜索“婴幼儿”后会发现很多相关关键词,比如早教、胎教、启蒙、宝宝、宝宝、宝宝。通过一个关键词,从搜索到的信息中提取出更相关的关键词。在继续通过关键词搜索信息后,提取关键词,直到这些关键词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图谱,从而对这个领域有什么东西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除了在App store中搜索,还可以通过各大搜索引擎进行补充,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知乎这类大型App进行搜索。那么,在确定了现阶段是哪些竞品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观察它的形状。
它的形状是什么?是承载商业功能的产品形态和结构。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无非是三种承载形式:网站、微信微信官方账号、APP,而“看其形”就是展示其产品结构,从中借鉴或了解敌我差距。
下面就来说说针对这三种类型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分析。
1。对于网站
主要是分析竞品的功能,然后进行对比。我们对比携程和去哪儿,拆分网站的几大栏目,梳理细分点,做一个指南图。
携程网络架构
Qunar.com建筑
然后对比各个细分功能,找出网站定位和功能上的差异。
2。对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也就是菜单栏的结构,通过菜单栏的对比来看微信官方账号的差异,我姑姑对比了蒋和张宇(引自我姑姑之前的文章,可能有改动,主要看思路),得到了如下图:
如图,菜单栏不仅要列出来,还要进行解读,找出产品定位和业务的差异。
3。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应用程序是如何完成这一步的
在这里,大妈不得不引用产品经理竞争分析的思路。产品经理一般怎么做APP的竞争分析?有六个主要维度:
1。战略层面(产品定位、用户需求)
2。范围层(主函数)
3。结构层(信息架构)
4。框架层(交互设计)
5。表示层(视觉设计)
6。商业模式
在“观其形”这一步,我们只取点2.3.4,为什么不选点5呢?因为每个品牌的调性和风格都不一样,视觉设计不能拿来借鉴,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分点讨论吧。
①范围层(主功能)
如何更全面的梳理基础功能?先画出产品的结构,再拆解!让我们以淘宝和JD.COM为例来分析一下。
如下图:
淘宝APP架构
JD.COM应用架构
做好APP的架构图后,你需要有一个宏观的分析。比如淘宝,它比JD.COM更像一个孵化器,孵化了很多子app,涉及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仅仅局限于电商,还有社交和内容方面。而JD.COM仍然专注于电子商务。
仅仅分析大的架构是不够的。还需要筛选出APP比较重要的小功能进行分析。比如淘宝和JD.COM比较他们的商品搜索功能(热搜、联想等。)、搜索结果展示(个性化推荐、优惠展示等。),以及购物车(功能设计,流程设计等。).这就需要你对重要的功能分别进行细分和比较。
②结构层(信息架构)
这一层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信息流、界面层次和界面布局。
信息流
就是分析竞品的信息如何一步步呈现给用户,如何引导用户获取所需信息。有了好的产品架构,信息流应该是清晰高效的。
在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只需要分析竞品核心内容的信息流。其他二级信息流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分解分析。
第一步:确定要分析的信息流主题,比如从UC小说阅读推荐信息到引导用户阅读的流程。
第二步,整理信息要素和信息跳转过程,形成流程图。
例子如下:(UC小说阅读中,推荐信息流分析为例)
注意:在分析中,尽量使用单一流程,避免线条混淆。另外,除了电路原理图,还要有分析结论。(版面问题,样本信息可能显示不清楚,相关文档稍后上传)
界面水平
接口层与信息流紧密结合,可以更直观地反映软件设计的架构。
第一步:全方位截图竞品。如下图所示:
注意:截图要全面。如果有精力,最好找多个版本的竞品截图。如果没有精力,只能截图最新版本。经过不断的积累,才能在时间轴上了解竞品的全貌。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步:按照界面分级,然后按照跳转关系整理到文档中。如图所示:
界面布局
在梳理了整体信息结构后,可以详细拆解具体的页面信息和布局。由于具体页面布局的拆解工作量较大,可以根据需求对部分页面进行拆解。建议首页的分析不可或缺。建议采用以下两种分析方法:
页面解构的第一种方式:即标注页面元素,然后是页面元素、交互范式、呈现方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时间轴分析法:即根据其版本变化来分析竞品的版面调整,从而有效发现竞品版面的思路和优缺点。个人习惯是把同一个页面按时间顺序加入ppt,然后连续播放就能找到很多信息,如下图:
比如保留下来的版面是经典版面,可以参考学习。被杀后又被加了回来,说明是有效的布局方法等。,或者某个设计临时出现并很快被移除,表示有问题,等等。
③框架层(交互分析)
先简单说一下对交互设计的理解:随着技术和载体的不断发展,通过市场的快速发展,合理的交互范式通过对市场的检测和用户习惯的培养,最终会被标准化,成为通用的模式。所以在同样的界面架构,同样的功能定位下,最优的使用路径几乎是一样的。
这也是我们看到软件市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一部分原因。现在手机app交互设计最重要的两个规范是iOS和Android,但是近几年这两个规范越来越接近了。
因为交互分析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在做竞品交互分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根据需要重点分析就可以了。
同时截图可以直接用于高保真交互分析,不需要还原低保真图。同时,高保真的图像可以有效地结合界面布局进行分析。
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从功能入口开始分析,而不是从功能主体开始分析。很容易遗漏其他入口,造成分析缺陷。例如,非加入端口可能是路径1,但它实际上可能是路径2。
2以目标操作任务为主,避免被分支职能分散,导致分析结果混乱。
你不是交互设计师,对竞品交互逻辑的分析一定要好。
好了,在这里,就算“观其形”第三步完成了,阿姨已经教了你三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分析,就看你能不能看懂了~这一步观其形说的是竞品已经拆得七七八八了,但是你还没有深入到里面,所以你还不能真正了解竞品的运行状态,所以这最后一步还是要做的。
第四步:了解它的策略。
就像古代一样,用计划去战斗,打破计划,欺骗别人,最后称王,无非就是“算计”两个字,可见了解竞争对手策略的重要性。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对手策略的哪些方面呢?
我姑姑认为,以她每天的工作内容来决定最靠谱。那是什么意思?就是对手的策略一般体现在分配给员工的任务上,那就从这个开始吧。
运营策略从四个方面入手:内容、活动、用户、业务渠道。
从内容模块看策略如何?看他最近的内容量,阅读量,内容类型有没有变化。结合他的史料,围绕其内容做多维分析,就能看出端倪。
你觉得主动模块的策略怎么样?看活动类型和主题,参与其中,分析其活动目的,收集其活动伙伴信息,观察其活动运营能力,就能看出对手的策略和敌我之间的差距。
从用户模块看策略如何?打入他的用户群,盯紧点,和他的用户运营打交道,时不时的“套路”一些信息,就能得到真相。
你怎么看待来自商业渠道的策略?最近又有大合作?你最近花钱买了什么?看看所有竞品的商业活动,把竞品的变化和你的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分析,你就能洞察他们想要什么。
当然,你可以根据你的产品类型来增减。比如电商产品需要关注销量调查、SKU号等。总而言之,你得想办法看到里面,你得想办法自己去体验。“远观”不能体现竞品的运营。所以,重要的是要落实手段,要有灵活的头脑。
相信你从这一步已经发现:精品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一件需要随时随地注意的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决定你是否落后的关键在于你的商业嗅觉。
写在最后
好了,关于如何做精品分析这篇文章我阿姨就讲到这里。本文只是给大家梳理了一下思路和流程,并没有非常具体的方案。重要的是我的独立思考。最后,有些朋友肯定会有疑惑。我想了很久了。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等你把这些都做了,系统的分析了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思维,你对行业的认识,你对产品的理解都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你对竞品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这将为你今后在具体工作中的思维和常识打下基础,并能提高决策的准确性。【/s2/】这就是积累和沉淀,有与无有很大区别。另外,你连这都没做过,怎么有发言权?
所以,骚年,你是不是也要来一套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