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竞品分析怎么做 半分钟了解竞品分析

竞争分析是成为产品经理的必修课。好的竞争分析可以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如何做竞争力分析,需要我们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思路。本文简要介绍了竞争分析,并对竞争分析的思路发表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7 02:37:29

竞争分析是成为产品经理的必修课。好的竞争分析可以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如何做竞争力分析,需要我们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思路。

本文简要介绍了竞争分析,并对竞争分析的思路发表了拙见。如有误导,请指正。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1.为什么要做竞争分析?2.什么是竞争产品分析?3.竞争产品分析需要哪些能力?4.竞品分析的流程是怎样的?5.竞争产品分析的分析依据来源有哪些?

1.为什么要做竞争分析?

在做一个产品之前,我们会先思考我们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此时此刻,你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没有任何细致的思考。这时候怎么办?一页一页的思考很难,也很费时间,很多用户习惯,体验细节等等都会很容易被忽略。这时候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借鉴一些竞品来找到设计的出发点和设计思路。当然有人会问。这不是抄袭吗?答案显然不是。可能很多人都是直接抄袭的竞品,但这不是好事。通过对竞品的调查分析,借鉴前者的经验趋利避害,走好路,避开自己走过的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以上是关于竞争产品研究在一个产品开发迭代时的应用。如果单纯想分析两个竞争产品,需要寻找更多细节,不需要这么强的目的性。

竞争分析的核心目的是:第一,学习竞争产品,趋利避害;二是看竞品的业务类型是否真的符合你的盈利要求,再开始项目(有点类似MVP的概念,不要等别人告诉你这个项目不赚钱,开始项目就没有回头路了)。

2.什么是竞争产品分析?

什么是竞品?简单来说,不同团队为满足同一主要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可以称为竞品。竞品的业务类型往往相似,彼此面对的用户群体有交集,需要争夺这类业务市场。

什么是竞争分析?对竞品做研究,分析对方的设置形式、优缺点,找出最能适应自己产品市场情况的设计或迭代方案,可以称之为竞品研究。竞争分析类似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这种方法避免了你从零开始设计时容易踩坑的尴尬局面。可以用别人的产品基础来设计,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

3.竞争产品分析需要哪些能力?

在竞争分析中,我们是以一个用户的身份去调查别人的产品,所以需要一种逆向推理能力,从表面到本质去分析。

对于同一个功能,每个竞品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脑子里往往有一个素材库,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适合自己产品的方案。所以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也需要整理归纳能力,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发现竞争产品、亮点、缺陷等。都需要你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很多潜在的东西,所以洞察力也是你需要的。

4.竞品分析的流程是怎样的?

分析你的产品业务类型的市场条件:

自己的产品目前的市场是怎样的?是否处于红海市场的最前沿?还是在蓝海市场生存?定义你自己的商业市场将在你的判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奥特莱斯行业的一些产品会大胆寻求突破,而乐百氏的产品会在用户体验的细节上追求完美。

定义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产品是干什么用的,其次你要知道哪些人群需要你的产品,最后你要知道你的产品满足了哪些当前用户无法满足的需求(痛点)。

为什么要把这些事情说清楚?首先,你心里要有个数。就像谈恋爱一样,不要爬梯子,也不要妄自菲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了解自己之后,就可以找到离自己更近的竞品,研究的准确性也会大大提高。

如何选择竞品:

满足相同主要需求、功能基本相似的产品定义为一级竞品;

功能类似的产品,如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兼职招聘等。不同的招聘产品会有不同的主营业务,但功能都差不多,可以定义为二级竞品。

业务对象指向相反的产品,比如某驾校的app。教练和学员有两个不同的app,可以从对方的产品中反向使用。但是这个容易被误导,比较难,不推荐,所以定义为三级竞品。

选择竞品是开始研究的第一步,所以选择合适的竞品会大大提高你后续的工作效率。同时,如果某些竞品管理不善,在调查时一定要慎重,寻找其缺陷。

竞品调查流程:

因为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功能和内容会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给出太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主要说说研究思路。

(1).别人做了什么?

这一项主要是观察。可以原封不动的记录下对方的计划。这里要客观,不要戴主观的有色眼镜。记录要客观,这样你后续的分析才能被完全穿透。

(2).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做?

这里要考虑产品定位、用户群体、市场需求、使用场景等。竞争产品。同一个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设置方案。比如优酷官网有账号秘密登录、手机动态登录、第三方登录、app扫码登录四种登录方式,分别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账号秘密登录稳定快速、手机登录安全快速、无需记忆密码。第三方登录新账户免注册。

你的一些愚蠢的设定可能隐藏着秘密,是我们凡人无法理解的奥秘。面对这些千奇百怪的设定,一定不要主观地认为别人是傻逼,而要客观地利用运营数据、产品定位、用户分布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3).同一个功能有多少种设计方案?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只用一个设计方案就完成一个功能,还需要知道有多少个设计方案?事实上,当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时,我们的脑海中会有每个页面的不同版本供我们选择。毕竟设计方法有很多,但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您的选择范围越广,您的最终选择就越符合产品的适用环境。作为产品经理,眼界越开阔,见识越广,业务能力越高。

这种调研方式不太适合在设计阶段做这种事情,因为你需要大量的竞品进行分析总结,而设计阶段的时间往往有限,适合你写学术文章,丰富自己的素材库,了解某个功能模块等等。

建立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有经验的产品经理,不管你问他哪个功能模块,不管他熟悉不熟悉,他都能告诉你很多设计方案。即使他没有刻意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但多年的研究设计工作也丰富了他们的视野,不知不觉中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素材库。这也是一种适合新手PM的学习方法。毕竟作为一个新手,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需要很多年,如果刻意在这方面下功夫,这个时间会翻倍。

总结一下各个竞品的优缺点?

这个地方也容易带分析师的主观色彩。比如我认为某个产品的某个功能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用,完全是个废功能。删除它。但是你可能没有想到,别人可能不会为你和你的朋友这样的用户设计这个功能。俗话说,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产品会有更多的功能,但功能太多往往会让产品内容显得斑驳、冗杂。在评判竞品优劣时,一定要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

前述是用户群的问题,不同的用户群会有不同的功能设置。不仅如此,产品的定位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功能的设置。个人信息这个模块大家都很熟悉吧?很多产品都需要你填写和认证你的个人信息,但是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和业务类型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比如招聘网站往往没有个人信息可以填写。这是因为招聘网站不要求用户认证个人信息吗?不能,当然,因为招聘网站的特殊性,你得填简历。你暴露的信息比其他网站填写的要多得多(当然网站会为你保密)。操作员可以直接从你的简历中提取信息,所以不会要求你填写个人信息模块。这就是产品定位不同导致的设置差异。不能认为招聘网站不填个人信息,就是他们忘记了,但是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取信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伟大的革命先烈说的都有道理。一个设定不管你觉得他有多蠢,只要他达到目标,运营数据出奇的好,就是别人独一无二,不要冒头。这个地方我没想到特别有意思的例子,但道理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事情违背常理,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在一些营销故事里比较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竞争优势是否适合我们的产品?

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但通常是在设计迭代之前的竞品调研中考虑的。淮南的橘是橘,淮北的橘是橘。东西是好东西,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明明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可以在“别人家”长大,但在“我家”长大,就只能作弊了。我们不“爱孩子”吗?不,也许只是这个“孩子”不适合“我们家的教育方式”。

其实还要考虑产品定位、用户群体等一些问题,还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运营策略。产品运营不分家。如果产品和运营策略相悖,后果不堪设想。还是那句话,好不一定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竞品分析的分析依据来源有哪些?亲身体验

最直观的方法,最亲身的体验,最深入的探索,不会被别人的观点所影响,能站在用户的角度看整个产品。

产品介绍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运营商会详细介绍产品的优点,而所谓的优点还是需要你去验证是否真的像他说的那么好。通过产品介绍,可以了解到它的优点和亮点。

用户评论

站在用户的角度,用户评论中很少看到对用户产品的好评,一般都是一些缺陷和吐槽点。通过用户评论,可以看到产品很多冷门的地方,可以避免。

迭代历史记录

检查版本迭代,了解发展趋势。产品迭代是一个逐渐进化并适应市场和需求的过程。

百度

千万不要百度外事。百度上有很多相关的文章,都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利用。也可以通过百度找到的东西,自己整理研究分析,看看有没有遗漏。

使用帮助

一般产品都有帮助模块,里面往往会有热点问题供用户直接点击查看,而这些热点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对象。热点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用户经常遇到求助的问题。通过热点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某件事情是否过于复杂,用户无法理解。某个功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吗?等等等等。通过看热点问题,了解用户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惑。如果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避免这些问题,是否会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竞品分析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怎么做?为什么?好不好?在你研究之后,问问你自己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那么你的设计思路一定会拨云见月。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