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央委员会成员,通常被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是由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的高级干部。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委员
在中国,中央委员会成员,通常被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是由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的高级干部。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委员只是一个党派身份,并非具体职位,也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
但能当选为中央委员的,往往在党、政、军、团担任重要职务,一般是省(部)级以上干部,副战区级以上军官。
“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的相关概念中央委员会是一个组织,是党内的最高领导机关,领导全党和全国的工作。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共中央”就是它的简称。
中央委员会成员包括“委员”和“候补委员”,两者均由全国党代表大会投票产生。每届任期五年,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辞职。他们每年可以参加一次或两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两位委员最明显的区别是,“中央委员”在出席全会时有投票权,而“中央候补委员”虽然可以出席并发言,但没有最终投票权。
然后,介绍一下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以2017年当选的204名中央委员为例。基本上都是当时的省(部)级以上干部,副战区级以上军官,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省(部)级以上党员干部和战区级以上军官。
这是中国党员干部的高峰,每届50个名额左右。
2.战区级别的军官(将军)人数将略多于20人。
3.少数重要岗位的副战区级军官(中将)数量在10人左右。
4.中央机关、国家部委、群众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人数在60-70人左右。
5.地方党政领导,即书记和政府官员的人数将略少于60人。
可见,能当选为中央委员的省(部)级干部只有120多人,而届时的省(部)级干部将有200多人,仅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省(部)级干部都能成为中央委员,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能顺利当选。同时,64岁以上的省(部)级干部一般不当选中央委员会委员。
所以可以简单的认为中央委员比省(部)级“小”。
入选中央委员会的条件到2021年,中国的党员人数已经超过9500万,而从如此庞大的基数中选出的中央委员只有200多人。可想而知,他们必须经过多重考验,他们会优中选优,优中选优。
总的来说,中央委员会成员是从各地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优秀党员骨干中选拔出来的,政治坚定,素质过硬,能够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