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绰号“谪仙”,意思是他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活神仙。他一生信奉道教,遍游名山大川,采金炼丹,其间写下了大量与山水有关的诗歌。有《鲁山歌》御史鲁胥、送孟于等古诗,也有《独坐敬
李白绰号“谪仙”,意思是他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活神仙。他一生信奉道教,遍游名山大川,采金炼丹,其间写下了大量与山水有关的诗歌。
有《鲁山歌》御史鲁胥、送孟于等古诗,也有《独坐敬亭山》等绝句。
李白的诗,如他的寻仙、访道诗,总给人一种虚实相生的感觉。但总的来说,他的诗以古风成就最高,其次是七绝和五绝。
其实李白除了“独坐敬亭山”还有一句五绝,我们小时候都背过。
这首只有短短20个字的诗,用夸张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描写技巧,描述了古建筑的“高”度和当时产生的复杂情绪。
1.《睡在山寺》赏析睡在山寺——唐·李白
山上寺庙的高楼真的很高,像一百英尺,人们在楼上就像一只手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诗越短越难写,因为字数有限,要表达丰富的内容,同时要有很高的艺术想象力和技巧。李白诗歌的成功在于它的修辞和描写,达到了唐代诗人的最高水平。
比如这首诗的第一句“危楼百尺高”。我们都知道“危”在古汉语中是“高”的意思。可是他已经写了“高”和第三个字,为什么还要写“高”?
李白《蜀道难》第一句就写道:“嘿,嘿,危险!”同样是反复描写“高”,但《蜀道难》是一首近300字的古诗。
但这首《睡在山寺》是一首五言绝句,总共只有20个字。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个呢?因为他看重的是“危险”这个词的另一层含义,也就是我们对这个词的常规理解——危险。
一般来说,李白写这首诗时,是站在冀州无涯庙的山顶上。古人认为,建筑越高,重心越不稳,站在这么高的地方很危险。
所以诗的第一句就是通过突出危险和紧张的状态,向读者传达这个建筑有多高。而“一百尺”只是一个夸张的数据,就像“三千尺”一样,不是一个真实的数字。
下面的“星星可以用手摘”是混合了作者想象力的夸张描述。这种想象通过视觉观察得到延伸。
天气晴朗的时候,如果你站在高楼上仰望夜空空,你会发现自己离天空很近。这时候人会有一种错觉,好像用手就能摸到天上的星星。
第三句“我不敢大声说话”其实应该在第四句“我怕惊世骇俗”的后面。因为此时的作者已经进入了一种假设状态,他确信天宫中有人。
现在离天空那么近,用手就能摸到星星,自然不敢大声说话。不然会惊动天上的人。如果他受到惩罚,我们能做什么?
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作者用夸张的想象把紧张的心理描写和视觉描写结合起来,最后加上了虚构故事般的情节。
因为高楼离天近空,所以笔者在爬楼的时候暗自得意。作为一个渴望神仙的人,他会心里想:我是凡人,现在居然能摸到天上的星星空。太精彩了!
但是,他马上就认为我的登天空没有得到神仙们的允许。如果他们知道了,会不会给我找麻烦?
结果他“不敢大声说话”,怕说话惊扰天庭百姓,惩罚他擅闯天庭。于是,故事情节就这样来了。
第二,白玉景有“真人”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说到想象力,李白是第二个,但没有人敢当第一个。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研究了李白的许多著名的诗歌,其中反映他想象力的名句比比皆是。
比如“三千尺流直下,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在东海,我在崂山吃了夏紫”。太平之时,枣想吃多少吃多少,人见人爱“君不见,黄河之水如何移天”。
这些诗的成就很高,名气还在我今天说的五言绝句之上。但这种夸张的想象并不是李白独有的。
比如庐山瀑布写“疑银河”的第一人是李白还是张九龄,还是其他什么人,就有争议。至于一个气功吃的枣大如瓜,这样的想象在《庄子》中更是数不胜数。
“黄河之水如何移天外”未必比“黄河直上白云”更好。当然,这并不是对上述诗词的综合评价,只是文字的想象。
不过《睡在山寺》这首歌的想象力确实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但一度怀疑不是李白写的,作者有颜姝、孟观、杨仪、王禹偁等。
但在古代汉语中,王力先生等人仍将其归为李白作品。因为这首诗的风格和艺术成就太高了,很难相信中国古代诗坛除了李白还有其他人有这种高超的水平。
一首短短20个字的诗,既表达了作者爬危楼、夜观星空时内心的喜悦,又包含了“故事情节”,十分难得。
如果你仔细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你会发现,作者所描述的那个爬上危楼的人,其实是一个相信天上诸神的人。这很符合李白的身份。
起初,当他爬上高楼时,他非常不安。他接连用了“危”和“高”两个字,不仅仅是在写楼的高度,实际上是在写他内心的焦虑和狂喜。
当他冒险上楼时,他发现他能用手触摸到天上的星星。这不等于说他离自己的“腾飞”梦想不远了吗?
但是,在他自己的心里,他也很清楚:这个登上天梯顶端的机会,并不是经过许多磨难才获得的,而是走了一条南下的捷径。
所以他当时的心情是又惊又喜,暗暗的,从来不敢惊动天上的人,因为怕被神仙发现后,被打落人间。
标签李白被贬夜郎后被赦免回乡,曾写过一首长诗,开头是:“白玉在天,十二城在五楼。”仙人抚摩我顶,我发必然长生。"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仕途没有出路的时候,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求仙访道。他一直相信天上有神仙住在白玉景。
从创作风格上看,《睡山寺》这首诗应该是李白中年以后的作品,体现了他登高望远的思想。
这首诗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用了一个“自带小剧场”,然后用人物暗自高兴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展现了作者超越时代的创作水平和他永远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