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共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重要人物,是炎帝神农的后代,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共工曾经和五帝之一的颛顼一起讨饶,但是失败了。关于共工的记载,大多是治水的故事,但因
共工共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重要人物,是炎帝神农的后代,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共工曾经和五帝之一的颛顼一起讨饶,但是失败了。关于共工的记载,大多是治水的故事,但因为共工曾经和颛顼一起求饶,所以被称为恶人。
帝尧时期,有个叫郭斗的人推荐共工治水,帝尧不愿意用。然后四月推荐了俞的爸爸炮控水。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只好放手一搏。鲧治水9年未果,被贬玉山。这些事迹都记载在《尚书》中。
古代洪水
《尚书·尧典》:你讲合作,尧说不可试。合作导致放荡。岳举枪待洪水,姚以为不可能。岳强要求试一试,未果,故民不方便。
从这里开始,帝尧时期的中国大地发生了大洪水,当时主要在黄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2357 ~ 2286年,距今4300多年。这场洪水持续时间很长,从尧帝时期开始,经历了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到大禹时期。
在时期,四月推荐鲧之子禹治水。他们父子一直被推荐控水。可见于家是治水世家。经过十三年的治水,于把天下分为九州。同时开发九州之地,开辟九州之路,修筑九州湖堤,丈量九州山川,终于治好了水患。
鲥鱼大洪水
从时间上看,这场大洪水至少持续了二三十年,不短于21年(鲧治水9年+禹治水13年),最多能持续几百年(在位时)。总有人怀疑这场大洪水在真实历史中是否存在,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以下内容将从四个方面证明大禹治水是真实的:
第一,历史记载首先看历史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姚也说:“嘿,四山,汤泛,山阔丘阔,民忧。有没有人能治好他们?”都很可惜。
据史书记载,尧帝时期有一场大洪水。姚问四月谁能控制天下的洪水,四月推荐了枪。
很多古籍记载了大禹治水。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你偷皇帝的安息之地来淹没洪水,你不等皇帝的命令。皇帝朱荣奉命在羽郊杀枪。
这是《山海经》记载的洪水,说是鲧偷了皇帝的息土治水,没有经过皇帝的同意,于是皇帝命令朱融在玉山杀了鲧。
《诗经·商·宋·长发》:卓商,长发吉祥。忙忙忙,玉符土方。
这就是《诗经》中记载的大洪水,意思是:大商人的英明睿智的始祖,成就了福泽向真的永久成功。古代洪水无边,大禹治世。
这类史书的记载太多了,包括《尚书》、《孟子》、《左传》、《吕氏春秋》。所以这次洪水的记录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应该是真实的。
尧舜禹时期气候温暖湿润。
第二,科学研究当时发生洪水的原因与天气密切相关。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根据多年对我国气候的研究,写了一篇学术论文,题目是《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序号:考古学报1972(1)中国科学1973.16(2)。
竺可桢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分为四个暖期和四个冷期。第一个暖期是从五帝时期到夏商时期,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1900年,半坡遗址和殷墟出土了赤麂和竹鼠的遗骸。这两种动物生活在亚热带,现在都不在了,说明当时的温度比现在高。
此外,在甲骨文上发现,当时的安阳人是在阳历三月开始种植水稻的,比现在早一个月左右。甲骨文也记载当时河南有大象,但大象生活在热带。根据各种资料推断,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5度,处于偏暖期。
中国5000年气候变化模型图
不仅温度比现在高,湿度也比现在高,说明雨水太多,水多。即使气温高1~2度,气候也会大不相同。比如很多冰川会融化,海平面会上升。同时,大量的雨水也容易导致洪水。竺可桢承认的暖期包括了姚舜禹的生命期,科学地证明了当时的气候容易引发洪水。
三。出土文物2002年春天,北京保利美术馆的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意外发现了一件带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名为隋(xǔ),于是花钱将其买回国。扇子是古代盛放粟、黍、米、梁的礼器或餐具,隋公是这件文物的主人。
田豫被命令应用土壤和疏浚四川连同山区。这是一个可怜的方法来建立一个税和降低人民的道德。这是一种与镇上的人相配(享受)并成为父母的方式。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天命禹治水,山开水深。目的是征服,降服人民,监督道德行政。(于)亲自举行祭祀,百姓称他为父母。
隋·龚凡与碑刻
经考证,此隋宫杯存在于西周中晚期,距今约2900年。这是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关于夏朝和大禹治水的记载,不仅证明了大禹曾经治水,也有力地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与史书记载一起构成了有力的证据链。
四。考古研究199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正式发掘了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厅镇拉甲村的拉甲遗址。喇家遗址的存在距今约4000年,是考古史上完全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大规模遗址。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喇家遗址属于齐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场所有人都是非正常死亡,呈现出死亡前一刻的姿势。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位母亲抱着婴儿猝死,没有人正常死亡。这说明当时的事件一定是突发的重大灾难。大量的家用陶器被泥土填满,遗址中有大量的红粘土。还发现了一些洪水沉积物的碎片。
青海喇家遗址
地上还有一个倒扣的红陶碗。碗里全是土,碗下放着一些面条状的食物。已经风化了,只有风化的面细如面条。这是中国最早的面条遗物,一切都显得那么突然。
考古学家认为,喇家遗址发生的原因是地震引发泥石流,堵塞黄河,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导致大堤决口,引发大洪水。由于水量巨大,黄河岸边的喇家遗址很快被淹没,引发了黄河流域的大洪水,也被一些考古学家解读为大洪水的成因之一。
除了喇家遗址,还有王成刚遗址已被证实被洪水淹没。王成刚遗址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八方村,属于中原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几乎处于同一时期。据考古研究,遗址存在于公元前2469年至公元前1543年,距今3564年至4490年,刚好包括姚、时期。
喇家遗址的面条残渣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中国历史与自然博物馆考古部联合发布的《登封王成刚遗址发掘报告》提到,遗址东侧大部分被洪水破坏,引发考古学家对大禹治水真实性的认定。考古学家于认为,4000年前黄河流域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大禹治水的事迹应该是真实的。
此外,1979年发掘的新寨遗址也被认为是大洪水的证据。新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新寨村,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它存在于公元前2107年,大约4128年前。新寨遗址也被怀疑是夏朝的都城之一。
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新寨遗址内的古河道,发现了洪水的沉积物,认为是被洪水淹没的。这个时期也是大禹治水的时期,时间大致相同。
在考古学中,有被洪水侵入的地层。
根据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魏先生发表的论文,《新寨文化时期的大洪水与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中的内容也可以证明,大洪水发生在新寨遗址存续期间,且持续时间较长,从新寨二期前期到新寨二期后期。
另外还有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属于龙山文化。距今约4100 ~ 4800年,这里的遗址也通过考古研究确定为毁于一场大洪水。
喇家遗址、王成刚遗址、辛寨遗址、孟庄遗址都被考古证明有过洪的证据,在时间上也是正确的。这就构筑了一个从黄河上游到中游的洪泛区,有力地证明了大禹治水是实实在在的。
历史记载、科学研究、出土文物、考古发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证明大禹治水是真实的,不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