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问: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哪个城市的别名或绰号最多?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江苏省省会南京。据统计,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京曾有过近20个不同的名称,如金陵、建业、建康、应
如果你想问: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哪个城市的别名或绰号最多?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江苏省省会南京。
据统计,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京曾有过近20个不同的名称,如金陵、建业、建康、应天、江宁、天京、秣陵、台城等。在众多绰号中,有一个比较特别,那就是“石头城”。
城市,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特别优雅,甚至感觉有些陌生和不寻常。那么,“石头城”为什么会成为古代南京的代名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古代南京长江航道的变迁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
打开南京地图,可以看到两条重要的河流,一条是长江,一条是秦淮河。长江由南向北流经南京,秦淮河则斜着流入长江。两者之间围成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因地处秦淮河以西,故称“河西地区”。
六朝时期的长江航道
如今,河西地区已经建成河西新城,是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但是,在1600年前的六朝时期,这个河西地区不是陆地,而是被长江覆盖。
换句话说,当时长江的航道比现在宽得多,直接延伸到今天的秦淮河。直到宋代,长江水道才因水流减少而开始缓慢西移,露出河西之地,成为今天的样子。
那么,这和“石头城”有什么关系呢?
从地图上看,在南京的秦淮河东岸,矗立着一座100多米高的小山,名叫梁青山,在古代也被称为石山。梁青离长江很远,但是在古代,在长江向西移动之前,滚滚的河水就是从这座梁青山流出的。
也就是说,在六朝时期,梁青山是屹立在长江岸边的一座山。因为它矗立在江边,在南京城和长江之间,看起来就像一个矗立在江边的瞭望塔,或者说是一个天然的屏障,所以它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吴栋时爬上了梁青。他俯瞰长江,对岸的景色尽收眼底。回首江东,我们可以看到梁青山和中山山遥遥相对,就像两座高大的城墙守卫着我们脚下的土地。
所以他称赞“中山龙盘,石栖虎上,此为皇居”。南京素有“虎踞龙盘”之称,这是其源头。
当然,并不是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发现了梁青的重要性。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威王·熊尚想以长江护城河为屏障图谋天下,于是在依山傍水的梁青上建城,取名金陵城。南京,即后来的金陵,即由此而来。
赤壁之战后,吴的主人孙权也发现了梁青的巨大价值。他深知,吴栋政权之所以能够脱离江东,主要是依靠长江天险和水军。
矗立在长江和秦淮河两岸的梁青,就像一个天然的军事哨所和军港。在整个长江南岸,地理和风水条件都是首屈一指的。
南京当时也被称为秣陵,而吴栋的首都设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但是,孙权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把秣陵改名为建业,取“建立帝国的功绩”之意,把首都吴栋迁到这个地方。
同时,他下令在楚金陵城的基础上,在清凉山西麓修建理想城——著名的石头城。
城市,这个名字乍听起来有点俗不可耐,但实际上它还有其他含义。一方面,梁青也被称为“石头山”,建在这座山上,所以它被命名为石头城。另一方面,“石头”这个词也意味着这个城市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其实是一句很精彩的双关语,意味深长。
从此,这座坚不可摧的石头城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六朝江南政权最重要的军事基地。
石头,周长七里百步,相当于3200多米。虽然看起来不是特别大,但是因为地势险要,所以位置不一般。石内建有军械库和粮库,平时戒备森严,心腹大臣或诸侯奉命亲自坐镇。
西晋文学家左思曾在《吴都赋》中写下“荣车英石”,是石城甲胄繁盛的真实写照。
同时,石头城还充当着烽火台的角色。每当江面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城头就一起火起来,长江沿岸的兵站都知道了,立刻戒备起来。一直有“江边有警察,必先以石御防”的说法。
所以在六朝,谁能控制石头城,谁就能把首都的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有了军事力量,我们就控制了天皇和国家。所以石头城在军事和政治两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
纵观南朝几百年的历史,石头城每次都站在风口浪尖上,影响着历史车轮的走向。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燕发兵南下灭吴,大将王蒙首先攻陷石城,都城建业不设防。
残暴的吴国统治者孙皓躲进石头城,俯首称臣,留下了“一块落石”的历史笑柄。从此,灭亡,三族归晋,小小的石头城为多姿多彩的三国历史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东晋时期,大将军王敦谋反,晋明帝与名臣文俏进驻石城,粉碎了王敦的阴谋,使东晋得以延续命脉。
东晋末年,大名鼎鼎的刘裕北伐中原,鲁迅和徐道富乘虚而入,进犯京师。刘裕火速回朝,定居石头城,令许禄夫妇无功而返。结果,刘裕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金自立,建立了南朝的政权。石门见证了南朝历史帷幕的开启。
南朝梁武帝末年,侯景叛乱爆发,攻破建康宫城,大肆烧杀抢掠,连梁武帝都被杀,唯独石城保存完好。
后来石城被北齐占领,大将陈霸先包围了石城,北齐将士惨败。陈霸先夺取政权,建立了陈朝,完成了六朝最后一次政权更迭。
公元588年,隋文帝隋文帝发兵攻克陈。隋宇文述率军渡江,攻取石城。仅仅三天后,陈朝都城建康被攻破,陈后主成为隋军的俘虏,石城再一次见证了全世界的统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可见,在长达360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开始,到公元588年陈朝灭亡,石城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座石头城书写了六朝兴亡史,印证了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沧桑巨变。
所以,当时人们习惯称南京为石头城。“石头”这个词是这个六朝古都最流行的代名词。
然而,在随后的历史中,石头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什么?
原来隋朝灭亡了陈朝之后,百花齐放的唐朝紧随其后。在全世界统一的时代,长江不再是用来分隔长江以东的天然屏障,沿江的石头城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来的重要地位。
为了防止南方再次被长江分割,唐武德在位期间,朝廷下令放弃石头城。这座曾经人人都想拥有的城市,也难逃衰落和没落的结局。
到了中唐时期,大诗人刘禹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石城》这首诗。他写道,“故国群山环抱,朝大空城寂寥。淮水东是旧月,女墙夜来”。
可见当时的石头城,虽然还屹立在河岸上,日夜被河潮拍打着,但已经成了一座荒凉空的城市,只剩下一些文人墨客瞻仰和悲凉。
深夜,偶遇女墙。
宋元时期,由于河道枯竭,长江航道开始西移。原本依江而建的石头城,变成了南京的内陆。
由于不再靠近长江,所以完全没有军事意义。即使后来出现了瓜分江南的南宋政权,也没有重建石头城。从此日月流逝,石城终于成为黄土下的一片废墟,埋在清凉的山下。
今天很多人去南京旅游,还是会去南京一个叫“鬼脸城”的地方,据说是石头城遗址。但其实六朝的石头城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早已面目全非。至于今天外面秦淮河上的鬼脸城,据考古学家调查,其实是明代老城墙的一部分。
然而,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见证石头城的风采,但人们对石头城的研究却从未停止。
2018年,南京大学考古队在清凉山公园六朝石城北墙遗址中发现了几块古石砖砖,砖上清晰地刻着传统的“石”字。
专家据此推断,这些石砖是当年修建的石城城砖,脚下的发掘现场才是真正的六朝石城遗址。
石头不仅是南京的代名词,也是六朝历史的缩影。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我们会进一步揭开这座古城的面纱,对它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