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华夏诞生。三江源被誉为“中国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在三江源,“玉树”——一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名字。当飞机穿过云层,从平原到高原;从麦田到雪山,你会看到河
三江,华夏诞生。三江源被誉为“中国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在三江源,“玉树”——一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名字。
当飞机穿过云层,从平原到高原;从麦田到雪山,你会看到河流在大地上蔓延,雪山破云滚滚,山上的云像相连的湖泊。
这一幕就像在口中喝下一杯杯青稞酒,让人陶醉。
玉树平均海拔约4200米,几乎超过对流层高度的1/3,大于适应地球自转的行星系统临界尺度。因此对大气环流影响很大,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玉树北临昆仑山和巴颜喀拉山,南接唐古拉山,东临川西河谷,西临藏北高原。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玉树作为三江源地区最重要的一隅,造就了其独特的风景。
玉树在到来之前充满期待,离开时又流连忘返。
三江源头在玉树。
玉树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是青藏高原腹地的核心区,是这片土地上的地理重心。
长江,在中华民族的美丽心灵中,是一条博大精深的长河。长江从源头流出后,在玉树形成万里奔腾的规模。这一段长江叫做通天河。长江流经治多县立新镇朱莉娅村时,做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转弯——这是离源头最近的大海湾,长江第一湾由此而来。
走在通天河索桥上,通天河在脚下奔腾,河水的喧嚣直入耳际,像是呐喊的兵团。有了这座桥,人们用牛皮筏往来两岸就成了历史。
黄河,像一条龙,仰着背,昂着头,在日喀则盆地里蜿蜒曲折,带着鄂陵湖的圣洁和扎陵湖的永恒,绕过了积石山的雄伟和西山的连绵山坡,和如镜的星海。从清澈的小溪到浑浊的黄浪,一路跑了5464公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直到对大地的所有感情都耗尽了,才安全融入大海。
澜沧江是中国湄公河上游的名字。藏语是拉楚,意思是“张子河”。澜沧江源区地形复杂,湖泊沼泽密布,冰峰高耸,河网纵横。流经险滩、深谷、原始林区、平川,可谓风光万千。
觉神山在玉树。
在青藏高原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历史和传说,将一些特定的雪山尊为圣山、神山。神山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对神山的尊重也意味着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匍匐大地,祭奠神山瀑布,净化身心,融入自然,虔诚地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灵魂与自然的对话。
如果说中国有秘密的地方,青海玉树的嘎多觉窝绝对在其中。
嘎多觉沃神山
嘎多觉沃是玉树人奉为守护神的永恒之山,是创世九大神山之一。与西藏冈仁波齐、云南梅里、青海阿尼玛青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整个嘎多觉沃是由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山峰组成的山脉群,主峰海拔5470米,平均海拔4900米。它的主峰雄伟陡峭,其他山峰则非常象形,创造了无数美丽的传说。
昆仑的顶峰在玉树。
山脉是青藏高原的脊梁;雪是这脊梁的灵魂。
巍巍昆仑山绵延五千多里,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跨新疆、西藏,再延伸至青海。禹州曲麻莱县玉珠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巍峨的玉珠峰和嶙峋的昆仑山空的诞生,被历代所敬仰。雄伟壮丽,四季如冬,银装素裹,山峦起伏,万仞云雾缭绕,大自然造就了它独特的性格和魅力。当你被放在这里,你面对的是敬畏,震撼,敬佩,敬畏,敬畏。
翡翠珠穆朗玛峰又名可可赛吉门峰,自然景观独特,可可西里就在脚下。其适宜的海拔和路线使其成为世界业余登山爱好者的摇篮和山地探险游客的天堂。终年积雪的山顶仿佛被雪帽覆盖,巨大壮观的冰川一直延伸到山脚的河床。自从上了109国道,无论往东还是往西哪个方向走,都可以远远地看到玉珠峰的优美姿态。
这些年来,她一直为世人所知,只有她的名字、传说和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在哪里。
可可西里,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与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相连。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这里成为了除极地之外地球上最大的无人区。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地质的变迁,数百个幽静的湖泊像破碎的玉珠,点缀在她无边的冰玉肌肤上。除了风声和雨雪飘落的破碎声,这里繁衍生息的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等高原精灵是她的常年伴侣。
可可西里美丽又残酷。漂亮的是她独特的风格;残酷的是她的生态环境。
可可西里有近有远。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贯穿可可西里腹地,我们和她的距离甚至不足一米;但是,为了保护这个美丽而脆弱的生态高地,我们必须和她保持绝对安全的距离,不能以任何形式打扰她。
稀有动物栖息在玉树。
它是玉树河的源头,是云的摇篮,是山的故乡,是雪的故乡,也是动物的世界。
据统计,主要有白唇鹿、马鹿、麝、藏野驴、野牛、藏羚羊、羚羊、岩羊、盘羊、雪豹、棕熊、黑颈鹤、藏马鸡、雪鸡、天鹅等。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
从生态地理角度看,泉州野生动物的分布规律可归纳为四个生态类群:高山荒漠和半荒漠类群;高山草原群;森林、灌木和草地组;耕地农业区组。
旅途中,即使遇到一些野生动物,也千万不要打扰它们。这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自己。
康巴文化根植于玉树。
自古以来,康巴地区的人们就接触到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黄河文化,来自川渝的巴蜀文化,来自云南的长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这些文化逐渐融入自身文化,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藏区的特色鲜明的康巴文化。
在整个康巴地区,玉树具有典型的世界屋脊风光,特点是高阔无垠,豪放纯净,迷离多彩。有野性粗犷的康巴男人,有婀娜多姿的藏族姑娘,有善良善良的老人,有聪明快乐的孩子。在语言、服饰、宗教、民俗、民居建筑、民俗文化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
玉树康巴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文化。其人文特色有着青藏高原游牧民族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藏传佛教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独特而生动。这种独特的生态文化反过来又使玉树成为一片生命的“净土”。
佛教四大流派住在玉树。
玉树是藏族聚居的宗教地区。藏传佛教有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中原至西藏的唐蕃古道上,以藏传佛教为中心的寺院众多,宗教色彩浓厚。
佛教各派之间有千差万别,但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大佛教派别求同存异,在玉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和谐共处。所有的寺院都很有名,久而久之就成了万里僧尼进香的圣地。
结古寺(萨迦派),藏语全称是“嘎结古顿珠冷”,翻译成中文就是:“位于结古,众生欲成洲”。
噶尔寺(噶举派)。相邻的群山,对应着圣湖,在艰险岩石的巨峰之间,盖尔寺就像一朵圣洁的莲花,盛开在悬崖峭壁上。
嘎丁寺(马宁学派之初)位于澜沧江支流资曲河的第一弯。子渠河自然而巧妙的形成了两个环在山川中流动,而恰恰是这一对环,从远处看形成了太极图,所以以风水闻名。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宗喀巴大师雕像的贡萨寺(格鲁派)安静祥和地坐落在玉树治多县甲吉阿尼嘎的保山坡上。
格萨尔王的灵魂在玉树。
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中的传奇英雄。史诗始终贯穿抑强扶弱、积极进取、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目前,藏族学者和全国学者普遍认为,甘孜州德格县阿苏镇是《格萨尔》的诞生地,玉树州曲麻莱县玛多乡格拉雅是《觉日》上赛马称王后被命名为格萨尔王的地方,玉树州囊谦县大那寺(格萨尔三十将军灵塔)是格萨尔王最后归魂的地方。如今,在玉树、那曲、昌都、果洛、甘孜等地,都有一些不平凡的艺术家,他们可以无休止地讲述格萨尔王的故事。他们被藏族人称为“天才艺术家”,是藏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大纳寺据说是格萨尔藏区唯一的“郭玲”民族寺庙。藏语称为“达那桑格南教派”,中文翻译为“玛尔狮堡”。大山峰酷似玛尔,故名达那(“达那”,藏语意为“玛尔”)。
伽玛尼石在玉树。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世界原有的和平就被打破了。
对善的信仰往往是人们寻找纯洁和自然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自然、权力、宗教还是金钱、物质的信仰,只要是好的,就足以让世界回归自然、纯洁、美好、和谐——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在青海玉树,这种向善的信仰特别神奇。藏民会把六字真言刻在石头上,堆在一起。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叫摩尼石,堆摩尼石的地方叫摩尼石堆或摩尼石经城。二百多年前,结古寺的第一位活佛来到结古镇东边的新寨村居住。晚年的活佛并没有停止修行。他开始在这里修建摩尼丘,称之为“嘉纳摩尼”。
随着时间的推移,玛尼石堆越来越大。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大约有25亿个长300米、宽80米、高3米的玛尼石堆。
新寨村当地村民擅长雕刻石头,有许多聪明的工匠。这种石雕技艺代代相传,精益求精,已成为这里的地方特产。每逢婚丧嫁娶、重大节日、佛事活动,都有人来此献石转阔拉(一边念经祈福一边绕石城转圈),这里的工匠自然忙得不可开交。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做这种工作可以更密切地与佛沟通,是积累圣德的神圣工作。
结古镇东32公里通天河西岸,勒巴沟摩崖石刻
唐蕃古道在玉树。
在中国,有许多古老的道路,它们是古代的主要交通路线。它们要么是商道,要么是兵家必争之路。其中,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并称为中国三大古道。
唐蕃古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地区通往青海、西藏、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于陕西Xi安(长安),经甘肃、青海,到达西藏拉萨(洛索姆),全长3000多公里。整条古道贯穿中国西部,横跨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连接着中国西南地区的友好邻邦,因此也被称为丝绸之路。
300年前,文成公主从Xi安(古长安)出发,途经法门寺、兰州、西宁、日月山、青海湖、玛多(扎陵湖、鄂陵湖),在玉树停留时间最长,留下了大量感人事迹和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三江源是旅行者的圣地,也是摄影师的梦乡。
这片圣地的中心玉树,是三江源的“万源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