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了,野兽回到笼子里。大一新生也拿起书包开始了学习。在头条上,很多新来的一年级班主任都曝光了学生名单。在这些名单中,笔者发现“子”字在孩子的名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暑假结束了,野兽回到笼子里。大一新生也拿起书包开始了学习。在头条上,很多新来的一年级班主任都曝光了学生名单。在这些名单中,笔者发现“子”字在孩子的名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这个词真的适合给孩子取名吗?
第一,新生儿名字中“子”的使用频率居首位。
为了防止大家对号入座,保护尊重父母子女的心理,本文不一一列举真实姓名。先用大数据看看近年来新生儿名字中“子”的使用频率有多高。
公安部户政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2020年出生并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姓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是子、子、于、陈、易等。在男性新生儿中,最常用的十个名字是:陈一、宇轩、浩宇、陈一、陈余、墨子、余杭、浩然、子豪和陈一。在女性新生儿中,最常用的十个名字是伊诺、伊诺、心怡、子涵、雨彤、欣彦、可心、雨彤和梦瑶。
不仅是2020年,2019年全国人名报告中的“子”也高居榜首:
公安部户政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这十年间,女性名字中“子”的出现频率特别高。
第二,字典对“子”的解释
“名字取自内心,随时尚而动,随时间而变。”孩子的名字寄托着父母的美好希望和祝福。“子”的使用频率这么高,一定有很奇妙的含义。当我们打开字典时,我们感到惊讶!
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723-1724页对“子”的解释;
梓树:①梓树,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有些略皲裂,花淡黄色。木材可做器皿,根皮、树皮、果实可入药。②刻板印象:付出~。③(Zǐ)姓。
看《汉语大词典》(检索自《国学大师》)中的解释:
梓:(1)(形声。从木头和屠杀中拯救你的声音。本义:木名,即梓树)。(2)本义相同。楸树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乔木。其木材可用于建筑和制造木材。(3)再比如:美国楸树;海天子;川梓。(4)做木材的人。(5)再比如:子人(古代木工的一种);梓木工(木工两种)。梓,梓人,制作器皿;匠人、工匠、主楼);子时(古代子人的首领);梓(木工制作的乐器)。(6)雕版印刷木板。(7)再比如:子人(指印刷业中的雕刻师);梓(雕刻出版);梓刻本(刻本,表示该书即将出版)。(8)故乡的称谓。(9)比如:黎姿(故乡);祥子(故乡)。(10)姓氏。
可见“梓”的本义是梓树,为落叶乔木,木质可做器皿。
第三,“子”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那么,“子”在古代文学中是以怎样的语境出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天子的棺材翻两番;水皮棺被,其厚三寸,椽棺一,梓棺二,皆四周。(《礼记·谈公》)
按:这里的“梓棺”指的是梓棺。
(2)是古代的圣贤王,是一种省钱的方法:“天下人同心协力,车、铲、陶、冶、梓工匠,各尽其能。”(墨子喜庆用)
按:这里的“梓匠”指的是工匠。
(3)他对舍人说:“一定要把楸树种在我的坟头上,这样可以作为工具,一定要看看吴国的东门,这样才能看到吴国的灭亡。”(硕郑源剑)
按:这里的“梓”是指梓树。
这些都是先秦两汉的用例。再近一点,看看清朝雍正的圣旨:
这里多次提到“自贡”,那么“自贡”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指的是皇帝和皇后的棺材。
4.为什么那么多人给孩子起名字都带“梓”字?
从上面可以看出,“子”的使用语境多与棺材有关,似乎不太好。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给孩子起名字都带“子”呢?
笔者猜测,一是受网络文学的影响,网络文学中出现了很多以“子”命名的人物。70后、80后甚至90后的父母,深受网络文学的影响,可能会因为喜爱小说中的人物而给孩子取名“子”。
第二,“梓”可以作为棺材的材料,尤其是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可见梓木材质较好,不易腐烂。抛开古代文学中的使用语境,楸树生长繁茂,挺拔挺拔,有“树中之王”、“百树之王”之称。所以父母给孩子取名“子”,也可能是遵循本义,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人中的龙凤。
当然应该还有其他原因,这里不一一列举。但是,不管怎样,打铁还需自身硬,快乐来自于努力。希望祖国的花朵能茁壮成长!
小伙伴们,你们以后会给孩子起“子”字的名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