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典故简介 伍子胥过哪个关一夜白头

门满忠义葬青冢,白发染昭关一夜!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古人常把他与范蠡、管仲等政治家相提并论。只是因为在伍子胥到来之前,吴只是长江下游一个不知名的边缘国家。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6:18:09

门满忠义葬青冢,白发染昭关一夜!

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古人常把他与范蠡、管仲等政治家相提并论。只是因为在伍子胥到来之前,吴只是长江下游一个不知名的边缘国家。经过他的“变魔术”,吴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这是一个奇迹般的工作。

然而,当人们在为他兴吴灭楚的丰功伟绩拍手称快的时候,当人们在为白发苍苍的传奇故事痛哭流涕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选择边缘的无名之地吴国?为什么赵冠会让人一夜老去?今天我们就从地域格局的角度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不是国王的困惑,其实是政治斗争。

按照民间普遍的说法,伍子胥的爷爷叫伍举,是他逼着楚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伍子胥的父亲是当时楚王熊平的老师。如果不出意外,新皇帝登基后,他们家可以继续在楚国政坛呼风唤雨。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据说有一次,楚平王把一位秦公主嫁给了王子。太子的另一位老师费无忌长得太美,为了讨好教主,把公主介绍给他的上级楚平王。昏庸的楚平王,本着“无为而治,无所作为”的态度,直接给太子扣上了汉奸的帽子。伍子胥家人受到牵连,被斩首。他万万没有想到,楚平王竟然意外地从伍子胥手中逃脱了。

其实这种事情!就当民间剧听吧。根本原因是当时楚国的继承制度出了问题,大臣弑父弑君的戏码经常上演。就连楚平王自己也是非法上位,他这么做只是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提前清洗太子党。

现在,出生即逃的伍子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复仇路线?那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百年,两国有深仇大恨。伍子胥选择了北上。

中原地区非常需要。

如果春秋是一辆马车,那么有两个国家就是这辆马车的轮子。他们是郭征和郭颂,都在中原四战之地。谁能获得这两个国家的支持,谁就是名副其实的霸主。按照这个标准,秦穆公、宋襄公、越王勾践都是假冒伪劣半成品。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晋国对抗楚国的必争之地和桥头堡。于是伍子胥跑去找郑报仇。别误会,他不是想靠郑反攻大陆。相反,我想把郑的军阀卖给晋国。

当时是郑当政,伍子胥的阴谋被大改革家识破了。事情败露后,伍子胥因为帮助晋国密谋对付郑国,并有在国外从事间谍活动的嫌疑,被驱逐出郑国,然后去了另一个国家,宋国。然而,宋热爱和平主义。公元前546年,他主持春秋时期著名的饵兵联盟,主张停战,拒绝给予他支持。现在不是时候!

此时,伍子胥也明白了,楚谨的霸权无论如何只是围绕着中原的这些诸侯国,两国并不接壤。在长达一个世纪的霸权战争中,两国军队从未踏足对方国界。没办法指望晋国帮他完成灭国的壮举。

吴国灭楚的原动力。

那么下一个选择投靠的一定是有能力,至少有潜力,有动力挑战楚国霸权的国家。看了一圈地图,伍子胥把目光投向了长江下游太湖平原一带的吴。为什么是这个国家?

这要从吴的地理困境说起,他的基本位置是长江以南和太湖平原周围的一小块地区。相当于今天江苏省的南部。这个国家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没有战略扩张空,没有地理威胁。它的南面是越国,以今天浙江钱塘江附近的宁少平平原为基地,以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和闽浙的全部丘陵为战略大后方。

在他的北面,起源于今天江汉平原的楚人,很久以前就通过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信阳通道,伸入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江淮平原。

至于西方。长江以南可分为三个地理单元。第一个是长江上游天府之国四川盆地,以三峡为分界点,第二个是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为核心的两湖地区。三是长江下游太湖周边的江东地区,分别称为蜀、楚、吴。

吴楚地缘政治霸权的胜败取决于位于两个地理单元中间的江西省。它在古代被称为张羽。这个地方叫吴头楚尾,楚则楚强,吴胜。江西可以作为进攻对方的桥头堡,也可以作为阻止对方进攻这支部队的缓冲地带。当时是楚国先占了这个战略要地。从此,楚国从西面和北面形成了对吴国的战略包围圈。

当时楚国有四个战略扩张方向。当然,北方的楚国人民渴望问鼎中原。这个方向,楚国人民努力了几百年没有重大突破,只好与中原媾和。向南扩展是湘江流域的湖南地区,当时是不毛之地,作为流放犯人的后花园。比如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不就是被流放到元乡的吗?

往西是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但楚人要想在这里扩张,就得从陆路经过重庆,一个多山的山城武都。蜀道难通青天。就连当年的日本人在这里也望而却步。如果走水路,那么长江上游水流湍急,三峡之险举世闻名。李白有诗曰:“千里江陵,一日还。”从四川盆地的白帝城到江汉平原核心区江陵,坐船只需一天。可想而知当地的水有多快。

那么最理想的扩张方向当然是长江下游的吴。如果走水路,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拿地的话,还会有江西这个桥头堡。唯一的悬念就是楚人何时被杀。如果不迅速突破这种地缘困境,吴国将永远是楚国的盘中餐。所以吴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动机。

赵冠可真担心白头。

选定目标后,如何到达吴国成了伍子胥的一大难题。当我们打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这是马平川的江淮平原从宋国到吴。当时楚国虽然控制了淮河流域,但当时淮河还没有入海,导致淮河尽头到海岸是一大片平原。平原之上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像函谷关那样必须走的单条通道。

更何况当时楚人并没有控制这一带,这里还有很多叫怀义的国家。难道就不能从伍子胥到长江下游,找个地方过河吗?

这是关于摆渡的概念。看似长江可以在任何一点突破,实际操作中却不可能。河流一般中间深,两边浅。由于岸边的水比较浅,船只可能已经在很多地方搁浅而没有上岸。

所以作为渡船,码头岸边的水必须足够深。第二是这个地方的水不能太快,否则船只没办法在这里停靠。最后,作为渡口,土壤必须能够承受河水的侵蚀。不会发生地质滑坡。所以万里长江只有采石矶、铜陵等少数有限的地方可以作为渡口。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当时吴控制的长江沿岸没有渡船。离吴最近的渡口,鱼丘渡,当时在楚国的控制之下。前面说过,淮河流域是平原地区,条条大路通渡口。伍子胥应该不会被难倒吧!楚人总不能每条路上都设关卡等着他吧!当我们打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渡口周围有许多断断续续的江淮丘陵。

然而,这些山丘是不连续的,有许多空隙。设立关卡拿下伍子胥基本不可能。而江淮地区河网密布,有很多我们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河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严密的水网。

而且,在春秋时期,那个地方还是一片沼泽地,有很多湖泊。这些水系的存在,弥补了山丘之间的空隙。当时只有一条路通往渡口,楚人在这里修建了昭关。楚平王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就派人来这里等他。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过于担心。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