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豆角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长豆角播种时间及技术要点

豆类是较受欢迎的蔬菜品种之一。由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农民种植豆角经济效益好。但在种植豆类的过程中,豆类的幼苗往往会在采摘完一茬后枯萎。因此,由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1:35:54

豆类是较受欢迎的蔬菜品种之一。由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农民种植豆角经济效益好。

但在种植豆类的过程中,豆类的幼苗往往会在采摘完一茬后枯萎。因此,由于种植的豆类产量不理想,经济效益无法提高,种植户放弃种植。

豆子虽然好种,但是随便种可不容易。除了品种,种植时间和管理方法也很重要。如果你掌握了以下六个步骤,你可以一茬接一茬地采摘,你可以保持豆苗旺盛。

一、掌握种植时间是提高产量的第一步。

豆角具有喜热、耐高温的特点。种植时温度要保持在25-30度,能满足豆类种子发芽。豆类种子在35度左右可以正常结荚,但当温度低于10度时,豆类幼苗的代谢功能就会下降,变得萎靡不振。

根据豆类对气温的生长特点,播种时气温不宜过低,昼夜日平均气温达到12度以上时播种。如果是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那就是谷雨节气前后,温度相对稳定的时候,可以播种。

二、种植前豆类的准备

种植前,最好把豆子晒一天,然后放入40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半天。同时,把不完美、有缺陷的种子挑出来,再把水过滤掉,就可以用来种植了。处理过的豆类种子可以促进发芽和出苗率。

在种植豆类的地块,尽量避免连作,至少三年轮作一次,否则会加重豆类的病害,不利于其生长。种植前要翻土,耙平土壤,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促进豆类高产。

翻土前,应施底肥。一般每亩地要施2吨左右全腐熟有机肥,还要加50公斤左右复合肥。有了充足的底肥,就能保证豆类的健康生长。

第三,土壤要起垄,株距要合理。

在生长过程中,豆类喜热,中度耐旱,但不太耐涝。雨水过多不能及时排水,或者浇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都会影响豆类根瘤菌的固氮能力,甚至造成豆类幼苗的枯萎、凋萎。因此,在土壤中起垄种植有利于水分的去除。

一般垄高、垄宽25 cm左右,株距半米左右,每垄间距60 cm以上,因为过密的密度会造成芸豆幼苗通透性差,病虫害增加,不利于芸豆植株的生长和结荚。播种时,每穴放2 ~ 3粒种子,深度约3厘米。封土后,轻轻拍打。当豆苗长出三四片叶子时,可以去掉弱苗,每穴留2棵。苗不齐的地方也可以移植。

第四,根据豆类的生长期追施不同的肥料。

豆类和大豆一样,属于豆科植物,其根部具有固氮作用。因此,在追肥过程中,应减少氮肥用量,以免氮肥过多造成豆苗旺盛,氮肥过多延迟开花结荚。

一般情况下,豆类在种植前已施足基肥,苗期不需要追肥。如果前期底肥不足,在苗期豆类固氮能力较弱时,每亩地施氮肥20公斤,促进豆类幼苗生长。当豆类开花结荚时,应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一般每亩施用磷肥和钾肥30至40公斤。充足的营养可以加速分化,促进豆类的花芽。

五、合理适度浇水

如前所述,豆类是抗热抗旱性强的植物,土壤不宜过湿。因此,在豆类的生长过程中,不允许过度浇水。但严重缺水不利于豆类的生长。所以合理适度的浇水也是必要的。

豆苗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土壤干湿适宜。如果土壤湿度合适,就没必要浇水。浇水过多会导致豆苗根腐。所以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可以半个月左右浇一次水。

六、科学管理促进高产

当豆苗的第一粒花絮结荚时,就该摘去顶端,摘下心了。用手在豆苗的藤蔓顶端掐掉长约2厘米的芽尖,既能促进豆角结荚,又能减少养分的流失。

豆苗侧枝越多,豆子开花结荚越多。因此,在菜豆生长期,采取取芯管理可以促进菜豆幼苗的分枝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在菜豆开花结荚前期,每10天左右喷一次磷酸二氢钾和芸薹属叶面肥。喷洒时,必须按所需浓度使用。如果能喷三次,能有效提高豆角产量50%左右,增产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豆子前期可以五天摘一次,进入盛期可以两三天摘一次。只要管理得当,可以一茬接一茬的采摘,产量很高,对种植者来说还是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