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清朝的努尔哈赤、康熙,顺治皇帝也有带“祖”的寺庙。按照封建礼仪,皇帝死后如何去庙号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不是随便就能给的。要根据大皇帝生前的功绩,给予适当的庙号和谥号
除了清朝的努尔哈赤、康熙,顺治皇帝也有带“祖”的寺庙。按照封建礼仪,皇帝死后如何去庙号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不是随便就能给的。要根据大皇帝生前的功绩,给予适当的庙号和谥号。
寺庙名称的由来及其基本含义庙号字面意思是皇帝死后在祠堂祭祀时被称呼的名字。庙名起源很早,商朝就有了。当时的庙号只有三种:创立基业、建立事业的叫“祖”,有大作为的叫“宗”,有大作为的叫“钟”。此后,秦周朝并不重视庙号,长期废除庙号和谥号。
西汉时期重新启用了庙号制度,但对庙号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只有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皇帝才配得上庙号。比如刘邦的庙号是太祖,刘恒是太宗,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整个西汉只有这四位皇帝有庙号。
唐朝以后,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自此,庙号成为皇帝的标准,但同时也产生了褒贬之意。比如:毛建国;唐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再战天下;世宗、兴宗、宪宗是持之以恒的君王,以此类推。
至于苏宗、宪宗、景宗、玄宗、真宗、文宗、武宗,他们一直很活跃。丁总、顺总等。属于过渡君主,不好也不坏;然而,穆宗和光宗在位时间都很短,而惠宗、宪宗、哀宗、思宗等。都是下属,而且大多是山河破碎,情怀悲凉,亡国的君王。皇帝的殿名虽然简短,但却简单概括了他的一生,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大致判断一个皇帝的所作所为。
康熙皇帝庙号“圣祖”的含义康熙之前的三位皇帝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福临。因为努尔哈赤是建国之本,所以他死后的庙号是“太祖”,很好理解,和汉高祖、唐高祖、明太祖的意思一样。
顺治皇帝6岁继位,24岁去世。他执政仅18年,实际掌权仅11年。他的成就不高。他的庙之所以叫“世祖”,主要是因为他是清朝的始皇帝。
很多读者可能不太理解《世祖》中“世”字的含义。世祖一般是作为新时代的先驱或承上启下的特定寺庙名称。他们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历史上获得“石”祠堂称号的人并不多,只有东汉的、三国的曹丕、西晋的等等。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皇帝之一,但他毕竟不是开国皇帝,也没有开创一个新时代。所以从法制的角度来说,他死后应该叫“宗”。历史上与康熙一般成功的皇帝不在少数,如唐太宗、等,政绩不在康熙之下,但他们的庙号都叫“宗”。
康熙殿之所以叫“祖”,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总的来说,认为他武艺出众的,除了鳌拜、平三藩、守台省、三正噶尔丹,创造了康熙盛世。但就这些成就而言,那么随后的乾隆似乎是有资格配“祖”这个庙号的。显然,康熙的这些成就,并不是他获得“圣祖”庙号的主要标准。
我觉得康熙寺取名“圣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第一,雍正对父亲的感恩。
雍正即位,付出了很多心血,经历了深刻的血泪教训。我们知道康熙的太子很多,大部分都是能力出众的。比雍正更有才华的老皇子不在少数,比如三弟、八弟、十四弟。如果是皇帝,政绩不一定比雍正差。
康熙王子晚年为储位激烈争斗。虽然雍正最终登上皇位,但历史上也有不少流言,比如篡改康熙遗诏,下毒毒死康熙等。这些谣言虽然没有依据,但很可能是雍正的政敌炮制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雍正的皇位来之不易。所以雍正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举行康熙的葬礼,在皇族、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面前上演一场尽孝的政治秀。
也许是为了表示对父亲继位的大恩大德,雍正不顾封建礼仪,打破谗言制度,给康熙起了“圣祖”的庙号。
第二,康熙确实有这个资格。
前面说过,康熙的武功是过硬的,尤其是在民事治理方面。历史上只有唐圣祖李洱、前蜀圣祖王子今和康熙获得过“圣祖”的庙号,但真正当上皇帝的只有康熙一人。
圣祖寺名始于唐代,是唐玄宗为其父李二所创。后来成为历代皇帝以圣德追求自家的始祖,最后正式演变为皇帝的庙号。
所以不难理解,康熙皇帝的庙号“圣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的“圣人”,这也是符合史实的。康熙在位时间长。康熙中期以来,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也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康熙一向重视孝道,推崇中国文化。他执政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仁孝。康熙对官员和人民都有一颗宽容和仁慈的心。这是符合皇帝的“圣人”的,雍正用这个庙号来定义康熙也是非常恰当的。
但康熙殿中“祖宗”二字的使用,也是介于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关键看雍正的心情。如果不用“圣祖”二字,那么根据康熙的功过,我认为用“宗瑞”、“圣宗”二字最为合适。不知道读者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