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一到,节气的话题就越来越热门。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清明节”来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但是骆驼也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创造者。今天,骆驼就来说说这个
清明节一到,节气的话题就越来越热门。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清明节”来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但是骆驼也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创造者。今天,骆驼就来说说这个“创造者”。
刘邦的孙子汉高祖刘邦有过子女记载,有八子一女。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父亲,是刘邦儿子中很有意思的一个。他的名字叫常陆。刘昌赫和刘邦的老对手项羽彼此有点像。他们都是能扛起鼎的猛男,而且因为他早年丧母,由吕后抚养长大,当吕后上台后,他被视为更受欢迎的王子。
吕后倒台后,新登基的汉朝皇帝刘恒是他的第四个兄弟。刘恒是由陈平等人建立的,而不是正常的继位,所以他登基后非常善于“团结同志”,而常陆也是他关键团结的一员。本来作为常陆应该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但他自以为地位超然,多次不把汉文帝当回事。后来他甚至想拉拢匈奴等外敌自立。汉文帝忍无可忍……没有杀他,只是把他流放了,但是常陆很硬气,绝食而死。
汉文帝看到弟弟死了,没有搞株连。他还把常陆的淮南王宝座让给他的长子刘安。(虽然历史上是这样写的,但是我感觉里面应该有很多秘密,有机会骆驼会给大家深看一下。)刘安和他的父亲常陆非常不同。他在武术上一直很低调,但在文学上却很出彩。
据《史记》等书记载,刘安不喜骑马打猎。他只喜欢弹琴看书,很文艺。但是,刘安不是宅男。他有点像吕不韦。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他曾经邀请公友为自己编书,在自己的领地内实行仁政,以至于在史书上被称为“天下知名”。
当时他召集了几千名公客,编著了一本名为《鸿烈》的书,浓缩了先秦诸子百家的精华,可以说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因为他是淮南王,所以这本书后来就叫做《淮南王》、《刘》、《淮南子》,大家都很熟悉。中国著名的“二十四节气”完整版就出自这本书。刘安虽然不是这些节气的真正创造者,但他为这些节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般所知的刘安,不仅是《淮南子》的编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发明者(主要根据明代罗绮的《婺源》一书)。而且在《淮南子》中还记载了艾草制成的烟使空蛋壳浮起等科学现象,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把刘安当做“科学家”。但骆驼不这么认为,因为《淮南子》其实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集中,里面的内容应该不是原创的。
这些记载本来应该在百家争鸣自己的经典里,但是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些书应该就消亡了。所以《淮南子》这部《文选》能在后世有如此大的声誉,刘安也会被冠以“发明家”之名。
生于时代之外说完刘安是如何成为“发明家”的,再来说说刘安的遭遇。
因为汉武帝是刘安的侄子,年龄和辈分本来就小,又一直没有子嗣,所以刘安开始觊觎父亲一直渴望的皇位。据史书记载,有一次他从封地回到工作,朝廷的太尉田粉私下对他说,如果汉武帝出了事,我们可以指望你当皇帝。有了田粉的支持,刘安的欲望膨胀了。
一方面,他继续招募公仆宣传自己的“德行”;另一方面,他在自己的封地里养死人,为以后的叛乱做准备。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人物。他自然不会对刘安的小动作视而不见。但因为关注到刘安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在他第一次发现刘安的阴谋后,只给了一些小的处分,并没有直接铲除。
然而,刘安不仅没有及时回到浪子回头的路上,反而变本加厉。一整天,他不是在为叛乱做准备,也不是在去叛乱的路上。他的手下有一个名叫吴蓓的人,他非常依赖他。这个人也是刘安成功编纂《淮南子》的关键人物。因为刘安想造反,就想让吴国出主意,可是吴国不但不帮忙,还想劝刘安放手。
甚至在吴被父母拘禁在刘安之后,也没有释怀,但后来不知道刘安做了什么,还是吴被刘安的“执着”感动了。简而言之,吴蓓最终投奔了汉奸刘安。但后来不知何故,吴蓓主动“投案自首”,最后刘安因为事情败露而选择自杀。
总结上述内容在《史记》等书中几乎都有记载,但骆驼不太认可这些记载。骆驼觉得就算刘安不主动造反,最后也可能很难讨好他。因为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皇帝之一,他的胸怀和抱负远非一般皇帝可比。
从他后来的军事和政治行动来看,他在当时必然会尽力加强中央集权,而占据一方的藩属刘安实际上是刘彻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他迟早会想办法把它踢开,除非你能主动放弃你的权力,但大多数人显然不会这么做。这就好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道理。
不是因为当时儒家思想那么先进,而是因为儒家思想可以为汉武帝的政治军事行为背书,骆驼认为刘安不一定是“发明家”,也不是因为他主动“谋反”而死。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如果之前刘安的《淮南子》没有整理出百家争鸣的精髓,也许我们汉武帝之前的历史会更加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