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孟浩然《春晓》其实是一首悲鸣的诗?你真的理解了这首诗的悲情含义吗?

孟浩然(唐代人,689一740,住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后游历越浙,40岁入京求仕,无果而返。作品为季杜
推崇。终生布衣。是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春晓》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18:49:43

从启蒙教育开始,孩子们都要接触一些通俗易懂,清新质朴的古诗,其中就有这么一首: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春晓》。诗中揭示了一种自然现象——春困。说是春天的时候,人们往往犯困,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时分己是日上三竿,暖阳盈窗了。”处处闻啼鸟”,屋里屋外到处都是鸟儿的欢叫。这个“处处”一词,充满了张力,给人以无限想像的空间。后两句说经过昨夜的一夜风雨,又有多少花儿飘满了。

多么美好的春晓情景,有一觉自然醒的恬淡,有鸟语,有花香,有一夜风雨后的清新,还有满院落花的芬芳,连泥土也是香的。

难道作者言尽于此吗?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绝非这么简单。关健在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暗示着人生一世风雨飘摇,坎坎坷坷,“花”,付出了什么,“落”又得到了多少?表达了烈士暮年,老大徒伤悲,英雄落寞的悲伤与无奈。这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