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雍正和乾隆,都对中国的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三代帝王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康乾盛世。但说到对国家领土的开拓保卫贡献最大的,还是康熙皇帝。
2、康熙在位61年,平三
康雍乾三朝可以说是在清朝统治时期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是最伟大鼎盛的时期。
同时三位皇帝对国家领土开拓和保卫都有很大贡献,开拓就是扩大领土面积,保卫则是镇压内部叛乱。
一、康熙朝
对于康熙皇帝军事方面的贡献,不仅历史记载详细,在众多影视剧中也有很多精彩演绎。
1、平定三藩(历时八年)
康熙皇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时正值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上疏告老回乡,留其子尚之信镇守广东,于是康熙帝以此事为由下令撤藩。
此诏一出,各藩王当然不愿意,一是觉得康熙帝违反了当初先皇的约定即让这几位(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对清军入关有贡献的藩王镇守南方且世袭罔替;二是撤藩后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荣华富贵。
所以平西王吴三桂先假意向康熙上疏撤藩,使其麻痹大意,实则是暗地联络广西孙延龄、四川罗森、福建耿精忠密谋造反,随后陕西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相继反叛。
一时之间清朝丢失南面大半疆土,危在旦夕。
此时康熙的策略是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藩王及势力进行招抚怀柔,逐渐削减吴三桂实力,翦除其羽翼。
事实证明此计是可行的,虽然众多势力反叛但结合军事力量,再综合利弊,大部分还是被朝廷招安。从下令撤藩开始(1673年)到五年(1678年)之后,各处势力基本已被平定,此时吴三桂大势已去,穷途末路的他在衡州称帝,国号周,不久吴三桂忧愤成疾便病死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
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宣告三藩平定。
2、收复台湾(历时两年)
1681年刚平定三藩之后,同年恰逢郑成功之子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显然这是一个收复台湾的好时机。
福建总督姚启圣向康熙推荐施琅,康熙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
1683年,施琅率军在澎湖海战中大破台湾舰队,台湾重臣冯锡范劝说郑克塽投降。
同年八月,施琅进入台湾受降,至此台湾收复成功。
3、驱逐沙俄(历时六年)
清朝入关定都北京之后,沙俄军不断入侵我国黑龙江一带,对百姓烧杀抢掠,蚕食领土。同样在1683年8月收复台湾之后,同年9月康熙立刻向黑龙江一带用兵,但沙俄军队负隅顽抗。
1685年初,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扰,康熙派重将朋春远赴瑷珲,朋春数日便攻克雅克萨,并在瑷珲、墨尔根驻军,巩固边防。
同年秋,沙俄再次犯边占领雅克萨,这种三番五次的无端侵扰使清廷十分愤怒,康熙帝随即下令反击。
翌年八月再次攻打雅克萨,斩杀俄将托尔布津,将俄军困在城内,为防止沙俄等待援军,清军在雅克萨城四周挖壕围困,多数沙俄军都被冻饿而死。此时沙俄摄政王索菲亚向清廷请求撤围和解,并议定边界。清廷同意。
1689年7月,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中国的领土。
4、北征准噶尔(历时七年)
康熙年间,准噶尔在噶尔丹的领导下,日渐强盛。
在1687年,清军围困沙俄军于雅克萨城后,沙俄摄政王一边向清廷求和,一边策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妄图使清廷首尾难顾。
噶尔丹本就与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部落有矛盾,于是发起战争,很快就占领了喀尔喀蒙古。
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便投向清廷,请求保护。康熙一面安置好土谢图汗,一面责令噶尔丹停止战争。但噶尔丹适逢大胜,气焰嚣张,对康熙的命令置之不理,反而率军南下与清廷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于是康熙便决定亲征准噶尔,并带领大将费扬古、孙思克等三征噶尔丹,经历了乌兰布通之战和昭莫多之战终于在1697打败噶尔丹。
此战不仅阻止了噶尔丹侵犯,又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版图,为后来乾隆平定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二、雍正朝
1、平定青海叛乱(历时八个月)
康熙阻止了噶尔丹入侵后,其残余势力还在蠢蠢欲动。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在1723年怂恿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布藏丹津起兵进攻西宁造反。
雍正随即派出大将年羹尧、岳钟琪率军讨伐,大败罗布藏丹津。使青海完全纳入清朝版图。
2、攻打准噶尔(历时三年)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此时准噶尔部落发生内乱,雍正认为“若不迅行扑灭,将来必为蒙古之巨害,贻中国之隐忧”。
于是向准噶尔用兵,在第一战和通淖尔之战中失败,第二战额尔德尼昭之战中得胜,于是双方罢兵议和。
虽然雍正没有平定准噶尔,不过他的认识和做法是正确的,准噶尔不除,西北便不得安宁。
三、乾隆朝
乾隆在八十二岁那年编写《十全记》,总结自己为“十全老人”,并有“十全武功”,这“十全武功”便是乾隆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十次平定边疆战乱的战役。
乾隆帝曾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
所以可以看出乾隆对于领土主权的原则是:他人领土我不强取,但我国领土寸步不可让。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1747年至1792年这45年间,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哪十次:
1、平定大小金川(1747年—1749年)
2、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1755年)
3、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1755年—1757年)
4、平定南疆大小和卓(1757年—1759年)
5、清缅战争(1762年—1769年)
6、再平大小金川(1771年—1776年)
7、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年)
8、安南之役(1788年—1789年)
9、平定廓尔喀(1789年—1791年)
10、再平廓尔喀(1791年—1792年)
乾隆朝除以上十次关键战役之外,还有1736年镇压古州苗乱、1745年瞻对之役、1784年田五起义等小的战役。
以上便是康雍乾三朝针对国家领土方面发起的所有战争,我个人认为康熙朝对国家领土的开拓和保卫贡献最大,历史意义也是最大。
雍正朝虽只经历两战,但雍正的做法正确在于康熙多年征战之后国库空虚,贪腐严重,雍正的当务之急是重建经济、清查亏空、严惩贪腐,与民休息,而不是大肆兴兵。正因为雍正的做法正确才给后续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至于乾隆朝,虽然“十全武功”,但有耀武扬威、小题大做之嫌。比如平定大小金川,一个弹丸之地,清廷却投入了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实在得不偿失。
乾隆时期近半个世纪都在打仗,耗费大量军费,死伤众多官兵和百姓,这是战争不可避免的,但是的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稳定,贡献不可抹杀。不过相比康熙,个人认为在审时度势上差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