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去做,居然成功了,那是天意。没有人去找,居然自己来了,那是命运。天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到50岁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明白自然规
该话出自孔子《论语·尧曰》,《论语》的最后一章。原文为: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我的理解是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仪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也有理解为:不知道命运,就不能够做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不识别言语,就不能够识别人。
结合论语前面的章节来理解和认知可能会更深刻,孔子在这一章再次向君子提出“知命”、“知礼”、“知言”这三点要求,强调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点中,“知礼”、“知言”属于修行要求,即如何说话,办事,与人交往,但“知命”在于识和悟,属于思想和智慧。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由“礼”和“言”中知“命”,从知“命”里行之事。所以说,孔子认为知命者才真正是君子,才能成为君子,才能行君子之“礼”“言”。
如何认知客观自然规律(命运何尝不是属于自然规律),从自然规律中悟到什么?需要人生的阅历与知识相结合。人一般要到四十岁才能知命,也有悟性高的人,但是到了四十岁还不认“命”,其悟性可见一般。
这里我要说一下(不能理解的朋友只当是谬论):“命”和“运”其实是分开的,“命”是与生俱来的,属于自然规律,她就在那里,“运”是受后天的环境,言行等影响的。当“运”不和“命”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即使有好的结果,也是短暂的。知“命”而行“运”,事事皆顺。
这样就能理解“知命”、“知礼”、“知言”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因果了。也能理解为啥君子一定要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