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古人出行主要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徒步。
这种最经济实惠,如果有少量随身物品还可以挑个担子。
古人习惯走路,庄稼汉一天走几十里也不算什么。
第二,骑马
主要还是舒适性较好。古代交通极不发达,人们出远门的时候是极少的。百里之外,已经算是很远的地方,很多人一生的活动半径,也就是几百里。千里之外,几乎就是另一个世界。因为路况糟糕,人们远行的首选是乘船,然后是坐马车。然后是骑马或骑驴、骑骡子。最不济是步行。
骑马和骑驴相比,各有优劣。马比驴高大,速度更快,显得神气些,但是性格相对暴躁,易受惊吓。驴的体型相对矮小,驾驭起来更容易,摔下来受伤的可能性也更低。驴走山路或者崎岖不平的路,比马更平稳,性子也较平稳,不容易出现受惊掉下山沟的事情。而且驴本身也比马更便宜,对于不需要冲锋陷阵的文人墨客来说,驴当然是比马更好的选择,属于经济实用的选择。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文人就是欢喜骑马,但是相对来说,骑驴的画面可能更多些。武将也可能骑驴,比如民国时期,山西的军阀阎锡山,也喜欢骑驴。因为当时山西山路多,阎锡山性格谨慎,骑驴主要是为了平稳安全,也比马更舒适些。
骑马的也不一定都是武将,一部分文人墨客同样是骑马的,比如李白、辛弃疾、陆游这样的,肯定是骑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