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死人很正常,对于尸体的处理做法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时代。
以我军为例,红军时代,因为军队要不断游动打仗,一旦出现有人牺牲,基本就是就地掩埋。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会尽量找一口棺材,或者用门板钉一下。如果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5 12:11:45

我就暂且,借这个提问写的回答作为父亲去世周年的祭文吧。

从小到大,军人出身的父亲在我们子女眼里,一直都是严肃而少言语的。他身前在军事斗争中的许多事,我们儿女都是从,没有啥文化的母亲嘴里断断续续听说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的剿匪与平叛战事,发生的有些突然。军区已将主要力量转向地方社会秩序与经济整治工作的部队,被命令紧急收拢并再次全员武装。

父亲临危受命,孤单一人连夜从县城赶往有些混乱的,几十公里外的前线营区指挥作战。一人、一枪,出发前临时多携带了两颗手榴弹(一个应急用,一个光荣弾)。

为赶时间,父亲抄山路险路走。跌跌撞撞,险情不断(主要是山上的野兽),总算及时、平安到达。

事后,听当地百姓讲,父亲来的路上已积聚和埋伏有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得到消息,团部即刻派出警卫排沿路追赶,并在路上与少数敌人发生零星交火。

临时集结起来的部队,有近百人,虽战士多为新兵和后勤文职人员,但大家斗志昂扬,革命的觉悟性都很高,且营地弹药充足。由于局势紧张且不明,后到的警卫排也暂且留下并成为最强战斗骨干力量。

天未黑,四周已有枪声。

为迅速了解熟悉营地的防御情况,父亲登上一高处观察情况。就在父亲举手给其他指战员指示方向时,"叭",的一声枪响,他侧身后的通讯员应声倒地。众人赶紧卧倒并准备战斗,回头再察看中弹者时,发现通讯员已牺牲。

随后具体的战斗情况,父母未再细说。残酷血腥的反击战很快以解放军的胜利结束。突袭的敌人惨败并溃退而去,我方几无伤亡。

当夜天降暴雨,道路湿滑,再加上战况紧张,烈士的遗体未能及时运回后方,只得拿军用油布遮盖,想暂时停放在阵地后的大树底下。

父亲不忍自己的小通迅员遗体在雨里淋着,就把他抱进自己的避雨小帐蓬里,相依而眠……

四十多年后,听当时随军的老母亲说,部队执行任务归来,营地的家属都会与医护人员一起,把抬回来的烈士遗体擦洗干净,换上一套新军装,掩埋在营地附近区域并做一个明显的标识,以供战后重建陵墓时便于发掘。

由于战况与战时环境的限制,也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方法。

有一次,军营转移至一山区住扎。营房四处都是乱石嶙峋,根本就挖不了坑。母亲就与其他随军妇女硬是用手刨出一块块大石头,挖一个凹坑把烈士放平整,放好后再用小石子掩住,最后再用大一些的石头垒起来。这样就能避免遗体被山里的野兽拱开咬嗜。

母亲的回忆总是片段化的,想到哪,就说到哪。但这件事,老人家记得很清楚,并讲述过多次。

这些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军队的后勤保障逐步恢复正常。随军家属也都在后续警卫部队护送下转移至大后方。再有阵亡烈士运回后方营地,军队会有专人负责清理遗体并很好的妥善安置。

老天眷顾从小吃尽苦头的父亲,从军数十年,在枪林弹雨中度过,身上没有留下特别严重的创伤。老父亲九十有二,过了最后一个八·一建军节后,安然离去。

在此,愿老爸与他的生死战友们在天堂里轻松愉快的生活。

安息吧,敬爱的父亲!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