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延续约471年,被商所灭。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
严格说,夏朝是不被欧美考古界承认,国内很多学者认可,但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有一些成果,但夏朝还是在国内外存在争议,主要是缺乏考古证据。
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这些标准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个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礼仪建筑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由克拉克洪归纳提出、经过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就是这三条。他们说,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当然,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所有文明也不一定。例如文字作为文明判断的基本标准尚且有争议。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家乌尔顿经研究认定:玛雅文明的继承者——印加文明就没有文字,仅采用奇普(结绳记事)记录信息。
夏朝作为我国史书上最早的朝代,那么“夏”算不算一个王朝?作为王朝,应该起码在当时占统治地位,无论是权力还是地域。近些年也发掘出来一些城池和建筑遗迹,在年代上早于商朝。但是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和语言的实物考古证据,虽然在一些早期文明的陶器上也有一些类甲骨文的符号文字,但是数量太少,涵盖面太小,不像甲骨文那么成熟和广泛。所以这是西方历史学界不承认有夏朝的原因,只承认有一定规模的文明,但不认为是“夏”一个文明古国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