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故宫火灾的不完全数据统计:作为明清两朝24位皇帝生活的皇宫,历史上的故宫共发生过火灾58起。其中,明代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到崇祯末年,先后共发生过火灾47起;清代从顺
先说说故宫火灾的不完全数据统计:作为明清两朝24位皇帝生活的皇宫,历史上的故宫共发生过火灾58起。其中,明代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到崇祯末年,先后共发生过火灾47起;清代从顺治到宣统为止,先后共发生过火灾11起。
火灾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是由于皇室寻欢作乐时疏于防范而导致走火,进而宫殿俱毁。例如,根据《万历野获编》的记载,明正德九年(1514)正月十六日那天,明武宗朱厚照命人在宫中“依檐设毯幕”,并在其中贮存火药,最终由于燃放烟火引发火灾,使乾清宫、坤宁宫付之一炬,被烧成一片废墟。
除此以外,雷击也是引发宫殿火灾的重要诱因。根据历史记载,明代的故宫至少经历过14次雷击火灾。例如: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庚子,雷击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丙申雷击大火,“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文武二楼,午门、奉天门俱灾”。等等。
清代故宫的火灾,相较于明朝而言,爆发的频率有所降低,但是也有严重的受灾记录。例如,嘉庆二年(1797)十月乾清宫、交泰殿大火。火灾的原因是人为疏漏:根据清宫惯例,熏殿火盆内未灭灼炭要即行埋灭并贮坛,存在炕洞内预备次日在用,但当时的太监图省事,就把未熄灭的火盆放在穿堂楠木格旁,结果炭火复燃发生火灾。这场火灾使乾清宫、交泰殿全部烧毁,险些波及到坤宁宫。
值得一提的是,现交泰殿明间的无为匾上虽然写着“圣祖御书”,左下方却标着“乾隆六十二年丁巳御笔恭摹”,这正是那场火灾后复建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