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历史上共经历了几次大火?

先说说故宫火灾的不完全数据统计:作为明清两朝24位皇帝生活的皇宫,历史上的故宫共发生过火灾58起。其中,明代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到崇祯末年,先后共发生过火灾47起;清代从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2:48:57

根据史料记载紫禁城自大明永乐年间至今五百余年的历史中,先后失火几逾百次而期中尤其惨烈者便有将近三十次,今略述于下:

明永乐十三年正月,此时大明朝还未迁都北京,紫禁城尚未完工,明成祖君臣于在午门燃放烟花以庆上元佳节,孰知乐极生悲引发大火,五凤楼被毁,多人遇难,前去救火的都督同知马旺殉职。据《左 传·宣公十六年》有云:“凡火,人火曰火,天 火曰灾。”此次因属于安全事故,故而属于“火”的范畴,尚未引起明成祖内心太大的波澜和社会上的舆论哗然。倒是民间传说一直很招明成祖君臣厌恶的前学士谢缙成了的出气筒,被暗中害死在诏狱之中。

数年之后的永乐十九年四月八日,也就紫禁城完工不到百日,三大殿中奉天殿(太和殿前身)便因为过于高大引起雷击,大火熊熊,势不可挡。因此为“灾”的概念,被视为上天的惩罚,明成祖认为这是上天对迁都北京的不满,便于当日至太庙和社稷坛忏悔罪己并从理论上终止了迁都北京的战略(南京应天府仍为京师,北京暂定行在)。而且一生没有修复三大殿。而直到19年之后英宗继位,还都应天之意已绝方才重新修复,而原本三十丈阔、十五丈进深的奉天殿也在重建后缩小至今日太和殿的规模。

图1.今人以电脑复原的奉天殿

图2.将奉天殿和太和殿叠加后的对比。

此后的紫禁城失火几乎是家常便饭。

这次修复之后才过了3年,也就是正统八年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奉天殿又一次遭雷击起火。幸亏这次大雨倾盆,遂将大火浇灭。

正统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看花匠用火不慎,烧毁御花房两座,火延至御器库,烧毁御器一大宗。按律条应当判看花匠拘禁,明英宗盛怒,命立斩之。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是皇宫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连续三次宫内起火,疑人为纵火,太监李某畏罪自杀。

明武宗正德九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因烟花不慎失火。毁宫殿六座并玉玺。事后武宗笑曰:“好一场烟火也!”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二十六日,宫内东偏房起火,延烧房屋14间,明世宗皇帝诏大学士张聪注意防火,曰:“宫中地狭而屋多,且屋宇相连,所以火灾频发,且每每连烧。我闻南京宫中诸门皆砖砌,不用木。固知圣祖虑深。今所毁者,不须依旧式,未毁者量为规划,务使道途疏豁,堂舍整简,勿令相近。门俱如南京制,以免火灾。”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十三日,三大殿灾。三殿二楼十五门俱焚。

明穆宗隆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乾清宫、坤宁宫俱焚。半个月后承运库失火,将累朝收藏尽毁。

隆庆六年十月和万历元年十二月,宫内厕所、厨房分别各起火一次,幸亏扑救及时,未酿成大祸。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三大殿灾。神宗在位48年,宫中内失火20余次。其后明光宗、明熹宗父子一共在位八年,宫中也失火四次。 这还不包括天启六年五月三十日的“王恭厂灾”。

时至明毅宗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师沦陷,毅宗殉国,旋即清兵入关,李自成仓皇出逃,临走前于宫中纵火。

清世祖顺治六年六月,有两名旗人妇女于金水河旁绳堆上吸烟闲聊,烟灰引燃了绳堆,火烧至仓房,焚烧绳子三万多斤并炮车二百余架,仓房一百二十余间。

清圣祖康熙十八年十二月三日,御膳房因用火不慎致火自膳房烧起,一路烧毁后右门、中右门、西斜廊并焚毁太和殿、东斜廊、中左门应负责的六名太监被绞死,以儆效尤。

康熙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光明殿东柴场失火,火延光明殿。圣祖亲往救火发现守巡官员兵丁尽皆旷误,于是令曰:“今后若有旷误疏忽,格杀勿论!”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十一日,西华门内清茶房烧饭后未灭余烬,遇风复燃,大火烧毁西华门并房屋八十五间。

嘉庆二年十月二十一日,乾清宫失火,《永乐大典》之正本被焚。此时太上皇(清高宗)罪己。然次年三月十二日,乾清宫再次失火。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十九日,因文颖馆内火炉过于破旧,火焰从砖缝里冒出,烧着了丢弃的废纸,书柜等物被焚,所幸火尚未穿顶。

清穆宗同治八年六月二十日夜半时分,因值班人员玩忽职守,武英殿内失火,延烧房屋30余间。次年正月十七日,神武门内敬事房复失火,延烧房屋20余间。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国变,紫禁城屡遭战火侵袭。

清宪宗宣统癸亥6月26日夜12点,故宫神武门内因电线走火引起火。

1987A.D,景阳宫灾。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