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来说,目前在直升机上运用的主要有两种逃生手段,一是抗坠毁设计,二是跳伞逃生。
直升机的抗坠毁设计是最早出现的逃生手段,由于直升机活动的区域多为低空、低速区间,对于早
简单的来说,目前在直升机上运用的主要有两种逃生手段,一是抗坠毁设计,二是跳伞逃生。
直升机的抗坠毁设计是最早出现的逃生手段,由于直升机活动的区域多为低空、低速区间,对于早期的弹射座椅而言,其救生成功率本来就不高,再加上直升机头顶上的那个大电扇一样的旋翼,弹出去以后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那么把人打成几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早期的直升机救生设计主要包括了两块内容,一是防坠毁,二是抗坠毁。防坠毁的要义是通过对于直升机某些部位与部件的加强,提高机体强度,增加系统冗余度,保证直升机在敌火袭击下能够不伤到要害,不被轻易击落。诸如现代的武装直升机机体都可以抗击12.7毫米机枪弹乃至20毫米小口径机关炮的打击;而抗坠毁的要义则是直升机在遭遇敌火袭击、坠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设计确保成员的安全,保证掉下来也不会砸死人。主要的设计途径跟汽车的防撞设计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在机体内设置某些用于吸能的溃缩结构、使用抗坠毁座椅等等手段,确保在以一定的下降率区间(比如美军的阿帕奇直升机就标称可以保证在每秒20米的下降率)坠地时飞行员生还概率达到既定标准。
但是,直升机抗坠毁设计再怎么设计,核心思路还是让飞行员连人带飞机直接砸在地上,这种设计不仅会给飞行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相当一部分复杂情况下(诸如空中解体)无法保证救生成功,即便是真的落在地上,也往往会导致飞行员脊椎骨折高位截瘫。因此,有个别型号的直升机还是在努力发展同战斗机类似的弹射救生系统。最典型的是俄军的卡-52型武装直升机,它的救生设置就是飞行员拉动弹射手柄后爆炸螺栓立即启动,先炸掉桨叶与桨毂清出逃生通道,再把飞行员弹出飞机。不过,由于这一设计目前复杂程度依然很高,并没有被大多数直升机设计师接受,现役的绝大部分直升机依然在沿用成熟的抗坠毁设计理念。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