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件事上司马懿的确受到了人们的怀疑,认为是他借蜀军之手除掉了张郃,因为他下达的那道追击令很突兀,至少存在三大疑点:
一是与他一贯的应敌指导思想不符。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
说起来张郃确实挺倒霉,不仅被司马懿坑死。而且到了《三国演义》里,最后战败身亡的责任却变成了他自己,被黑得够呛。
张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以巧变著称。在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率军北伐时,他也是诸葛亮所极为忌惮的魏将之一。比如说街亭之战,就是张郃指挥的,让诸葛亮吃了一个大亏。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不过张郃也是三国时期比较悲催的人物之一。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张郃就是碰到了猪队友,而且这个猪队友偏偏还是他的顶头上司,直接被坑死了。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兴师北伐,包围了魏军驻守的祁山堡。此时多次和诸葛亮交锋的大司马曹真有病在身,不能出征,于是魏明帝曹叡从荆州调司马懿去长安,统帅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将迎击蜀军。
於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
因此这一次司马懿也是信心满满,决定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留下费曜、戴陵率四千精兵留守上邽,自己则率魏军主力前去祁山迎击蜀军,以解祁山之围。张郃认为对此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留下兵马分手雍州、郿县等地,防止蜀军来犯。司马懿不以为然,觉得张郃此举为分散魏军兵力,最后还是决定带主力前往祁山。
结果真的和张郃预计的那样,诸葛亮并没有在祁山等魏军前来,而是留下部分部队继续包围祁山堡,自己率主动攻击上邽,大破留守的魏军,还把当地的麦子抢收了。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
司马懿知道上当以后,立刻率军赶回。诸葛亮没有急着和魏军交战,而是主动后退到了卤城。司马懿因为刚吃了亏,也不敢进逼,只是跟着蜀军慢慢来到了卤城。此后两军在卤城对峙,都没有急着出战。
张郃再次向司马懿建议,大军一路不敢交战,军中上下肯定会有怨言,不如出兵袭扰蜀军后方,迫使蜀军撤退。司马懿再次否决了张郃的建议,继续坚守不出。
结果这一次又被张郃言中,魏军上下对于司马懿的龟缩战术大为不满,纷纷请战。贾栩、魏平等人更是嘲讽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这下司马懿坐不住了,于是向蜀军发起进攻,却遭到蜀军迎头痛击,魏军惨败,司马懿率军败走。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好在没多久蜀军粮尽,开始撤退。这一次司马懿又认为有机可乘,命张郃率军追击。张郃却再次反对司马懿的部署,认为兵法上说“归军勿追”,因此不能追击。
连着被张郃打脸的司马懿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固执己见,坚持让张郃去追。张郃没办法,只能带兵去追。
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
结果张郃这次又预测对了,在木门遇到蜀军伏击,张郃膝盖中了一箭而死。
所以说张郃真的是被司马懿坑死的。而更悲催的是,在《三国演义》里还变成了司马懿想派人去追蜀军时,张郃主动请命。司马懿还说他性子急,不适合。张郃再三请战,司马懿没办法,才让张郃去追。这责任全归了张郃,司马懿反到成了先见之明,张郃可谓倒霉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