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数十年,我们该不该为应运而生的“展览体”感到悲哀?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共同来讨论交流。
提到国展,它是我们书法界的最高展览,是由中书协举办的,至今已经举办数十年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就是从国展走出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8 02:54:14

十二届国又要举办了。书法展览是时代的产物,它对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但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在出现,“展览体”的出现就是其一。

应该说,展览体的出现有其客观性与必然性。

艺术的评审,不同于体育竞技,在评审尺度上,评委们无奈地只能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技法上。

于是,以品鉴技法为切入点的评选,自然偏向“看从哪种书法范本来”最为便当,而那些融入传统经典,像米芾那样集古择优而消化吸收,走入个性化创作的作品,由于个性强烈,评价尺度不易把握,最易成为有争议的作品。

久而久之,逐渐出现了“展览体”。所谓展览体,其实就是展览作品呈现出的程式化气息与味道。这是展览本身滋生的一种无奈。

经常在展览中获奖的书法家,对“展览体”的创作可谓驾轻就熟,每到大展,他们开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冲刺班、看稿会,帮助其他人打造“展览体”作品,从而滋生出又一种盈利手段。

“展览体”的出现,阻碍了个性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产生了突击创作、片面强调技法、推测评审风向、揣度评委好恶、抄袭等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作为展览的组织者,中国书协要对展览的功能有正确评估,完善评审规则。另一方面,书家既要重视参与展览,又不能把展览作为最高追求,要加强书法修为,不为虚名和利益所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