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是谁?

【是我们的后辈】
水鏡無波一鷺翔,隨堤覽景度重陽。
為因舊蹟攀尋久,但見芳花四野藏。
悵惆憑欄看水遠,謂然把酒對山蒼。
時聞鳥語蝶飛處,奪錦亭中風漸涼。
一一閬中滕王閣遠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21:23:01

感谢题主,我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是陈三立。

引言:陈三立,何许人也,他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之父。爱国诗人,真真铁骨,为了抗日,选择绝食,五日之后,悲愤而亡。

人物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代表作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世后有《散原精舍文集》17卷出版。

诗集有:

【渡湖至吴城】

【城北道上】

【漫题豫章四贤像拓本(其三)】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四首选一)】

【园居看微雪】

【夜舟泊吴城】

【园居看微雪】

【遣兴】

【书感】

【人日】

【晓抵九江作】

【九日从抱冰宫保至洪山宝通寺饯送梁节庵兵备】

【黄公度京卿由海南人境庐寄书并附近诗感赋】

经典赏析(代表作之一)

原诗

《高观亭春望》

脚底花明江汉春,楼船去尽水鳞鳞。

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

本诗于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晚清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所作。

赏析

汗水流入浩浩荡荡的长江,散原老人(陈三立)登上江边的高楼,极目楚天,看到江面波光粼粼,百舸远去。一想到国家,天高地远,遭遇风云之变幻、国事孔殷,自己却无能为力做点什么,悲叹只能袖手旁观。可想而知当时的陈三立内心,是多么的无奈。

心系国家,绝食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有苟且贪生之人妄议国家必败,被85岁高龄的陈三立老人怒骂:“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

最后,他选择与国家共存亡,拒绝逃难机会,坚守北平。

北平失陷后,日伪政府上门万般劝说,让其为日伪效力,被他痛骂,让佣人拿扫把将日伪赶出门。

为了坚定自己立场,绝食抗折,五日不食,终悲愤而亡。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