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提问题有点儿尖刻。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工资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鸡助”,那是对所有教师的一种贬低,是对这个职业的不尊重。
60年代到本世
这样提问题有点儿尖刻。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工资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鸡助”,那是对所有教师的一种贬低,是对这个职业的不尊重。
60年代到本世纪初,40多年的时间里,教师队伍组成非常复杂。有公办教师,民办教师,还有代课教师。在乡村学校里,绝大多数都是民办教师。那个时候民办教师羡慕公办教师的工资高。有多高?六七十年代三四十元,80年代六七十元,90年代100多元,90年代以后二三百元,这些工资真的是“鸡肋”。就这样的工资,让所有的民办教师羡慕死了,他们做梦都想转成公办教师,拿国家的工资,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师。民办教师的工资少的更可怜,连“鸡肋”都不如。可是他们并没有弃之,他们忍受着贫穷和公办教师一起奋斗在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书写着精彩的人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还有一部分民办教师,宁愿一辈子啃食无肉的“鸡肋”,宁愿在教育上受穷。但是他们终于不能坚守,而被辞退了,成为原民办教师。他们是含着泪离开讲台,离开学生,离开学校的。这群原民办教师为失去无肉的“鸡肋”而抱憾终身。他们把成为一个正式教师当作终生的追求,把拿国家的正式工资当做终生追求,与他们相比,你觉得你现在这份工作还是“鸡肋”吗?
我们现在的工资与整个社会相比,确实很低,乡村学校难以留住教师,年轻人不愿意入职教师,这与教师工资低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完全讲奉献的时代了,人们都有物质追求,这是可以完全谅解的。但是,教育战线总体而言,大多数老师还是能守住清贫,还是和上世纪的教师一样,不图功利,愿意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的,这是教师有生俱来的美德和终生不变的情怀。。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如果这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倒不如弃之,没有利益可图,干嘛要守着这份职业呢?也许,你所丢掉的可能也是最宝贵的,因为有许多人想入这一行还入不了呢!当你在抛弃这个职业的时候,你想一想那些在被辞退时而流泪的原民办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