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气是360天一个轮回,公历是365。为什么清明每年都能对应公历4月4号周围?

谢邀!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以太阳回归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定作一年,把每年分作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为366天(2月份:平年28天,闰年为29天)。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4 21:44:11

在我国,一年划分四季:春夏秋冬。每季三个月,全年十二个月。古人在四季中又划分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占六,每个月二节,一节一气,是为二十四节气。节为月初,为阳,气为月中,为阴。二十四节分四立,二分二至,此为重八节。各个节气都有对应的天象,物侯和时令。节气也是古人便于观天察物视地和农事安排的节点依据。人们可根据节气來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进行生产生活和行动规划。以达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时序。

而清明节是开春第三个节,第五个节气点,时令在农历的二月底或三月初。阳历在历年的四月四号,五号和六号之间。其时,冬寒已过,万物复生,青枝绿叶,鸟语花香,处在不冷不热带,天象,物象,侯象最是怡人。人们也不忙不闲,有活干干,没活转转(游玩观景)。煞是开心。在此之时,人们多以游青观庙赶会看戏拜友赏花之闲情而快乐着,以不辜负大自然赋予的大好春光。在此基础上,人们在欢快之时,也自然的忘不了祖先的恩惠而进行一年一度的清明大祭祀活动:添坟,扫墓,烧纸,叩头。祈愿先人们安乐,也祈求祖先们保佑,以召章平安与昌盛。

而清明节为何是年年的阳历四月四号至六号呢?

是这样的:古人以勤劳的双手造就了聪明与智慧。远古时,便会观天看星相,以求得自然与农事的顺随。经过数千年的物象,天象,时象的验证,证明了三侯对农人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就定形了三象歌,也就正名了古代的农事物侯二十四节气歌。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时间不出于四月四五六号的原因是:它是阳历节气。它的來历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不同位置落奌而确定的。也就是说,它是根据地球围绕日头运行轨道的不同位置而确定的节气奌,这个节气点与太阳,轨道,日影(时令)是自然相交合的。

所以说,不单是清明节符合黄道映日时令,而是每个节气点都符合太阳,黄道和时间(令)节点的,这个节点就在阳历中的前后三天里。是以每个节点都对应阳历日期。基本就是固定的。

因它不属于阴历测算节日,所以在农历中,它有前后游走的程序。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