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和高中校园是完全不一样的氛围。高中强调强抓学习,而大学要求开放式自主学习,所以从高中强抓严管的环境下走出来,进入大学校园可能有个适应过程,下面我讲几点在大学充
大学第一课《大学生职责生涯规划》
不说大道理,直接举例说明。
第一,学习型学生
《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
《数学建模比赛》
……
大学生根据专业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大型国际比赛,不想中考和高考,绝对根据自己兴趣来,拿到的奖项含金量都是比较高。每天查阅资料,团队比赛,忙都忙不过来了。哪有时间去无聊?最不济也可以努力看书,考研!
第二,商业型学生
上大学时,有个同学一进学校就忙着打工做事情。后来自己在学校开了个水果店,一个电话水果送到宿舍门口,教室门口…当时生意特别火,后来雇了一帮学弟学妹送货。现在想想这个就是外卖的雏形。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把生意转手了。大学挣了不少,又去新的创业了。
第三,阅读加锻炼型
大学室友里有一个奇人。对于他来说,大学就是个天堂,有免费的图书可以看,这哥们每个月的看数量能超别人一年。真正的博览群书(《共产党宣言》他都会研究几天),跟他谈话就是一种享受。当时,没事就去他那里充充电,弥补一下自己的短处。还有一件事挺佩服他,就是从上大学开始,不管刮风下雨(特大暴雨除外啊),都会坚持跑步。隔三差五也会自己挑战自己一下,沿着操场跑个50圈(马拉松啊!!)。这毅力绝对是让我们五体投体了。
第四,策划组织型
当时有个电脑爱好者协会,会里有个同学特别喜欢玩游戏(DOTA),一人跑遍了本市里的各个大学,跑市场,拉赞助,组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学生电子竞技比赛》。相比哪些只会苦读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能力上的历练吧。
看,大学多好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就要做好。所以说,学习也好,生活也好都要有目标,有目标了才不会觉得浑浑噩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