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绪如流动的江水,滔滔不绝,永不停息。但思绪的内容大多并无意义,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信息。
在睡眠状态,人的“意识”处于蛰伏状态,但不等于无,还留有部分的、不完整的觉察,
人的思绪如流动的江水,滔滔不绝,永不停息。但思绪的内容大多并无意义,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信息。
在睡眠状态,人的“意识”处于蛰伏状态,但不等于无,还留有部分的、不完整的觉察,所以,人可以感知“梦境”的存在;由于是主观体验,人不能分辨这种体验的真伪和边界,从而感觉“身临其境”、“真实感”。
在梦境中,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情感基调所统筹,形成一个连续的、奇异的、犹如万花筒的情境。这一情境的元素包含有穷思竭虑的自然思维的延续(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记忆片段、思维错构、错觉等,它是主观世界的产物。
正因为梦境的主观性、“身临其境”感,当事人在文化或亚文化的影响下,而将梦境归因于神秘的力量、预兆等。
梦境的核心是情绪,日常的心境左右着梦境的主题,而内容则存在随机性,梦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解释,“释梦家”的技巧在于利用“巴纳姆效应”忽悠你。
梦境是睡梦中自然流畅的内容,平淡的内容会随着适应而进入无意识、印象难以深刻,随时觉察,随时遗忘。只有深刻、奇异、突兀的梦境才易于觉察或记住。生活相对平淡,梦境也趋于平淡,自然难以记住。如果你想回忆起梦境,或记住梦境,可以在觉察到自己醒来的时刻,不要急于睁眼,而是闭目、做自由联想状态,任由思绪自然发展,不刻意去想。如此养成习惯,就会逐步回忆起梦境。这有助于激发创新能力,也是作家创作荒诞剧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