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与自卑是两种相反又相通的心理机制“
自负与自卑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都是自恋的心态呈现,所以上述心态不过是不同时期自负与自卑心态的转换而已。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其码
\"自负与自卑是两种相反又相通的心理机制“
自负与自卑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都是自恋的心态呈现,所以上述心态不过是不同时期自负与自卑心态的转换而已。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其码是一种典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所谓自负心理,表现在自视过高,藐视一切,看不起别人,不关心别人,只关注自己,事事从自己利益出发,从不顾及他人感受,觉得他人都得为自己服务,活在自恋的世界里。这种人常常固执己见,就算自己错了,也知道自己不对,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并也不接受别人的观点,因为接受别人,在自负的人看来就会摧毁自己的自恋,所以拼命维护,过度防卫,对别人的成绩会极力打击、排斥,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自负心理对人际关系是一大障碍,会把自己排除在人际关系之外,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影响事业成功,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因为自负者难免心高气傲,不能够客观地真实看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分析事实真相,所以在工作生活中与他人不能融合,会感到处处碰壁,挫折不断,从而由自负转为自卑,对一切感到失望,转而向内攻击自己,这就是自恋心态的自卑表现。
自负心理的形成多以幼时父母过度娇宠有关,过度的宠爱、夸奖、表扬,会使幼小的心灵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从而自视过高,看不起他人,就会自负。其次,父母过度参与孩子成长,让孩子错误认为生活就是如此就该如此一帆风顺,也很容易养成自负性格。另外一些人因个性因素,比如性格脆弱、自尊心强,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常常会产生这两种即相反又相通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一方面通过自我隔离的自卑模式,以避免自尊心进一步受损,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放大的自负模式以获得对自卑不足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高傲藐视而又对一切失望心态的来源。
如何矫正这种心态呢?
一,自负者开始改变时可以不服从他人,但可以试着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
二,自负者可以认为自己优秀,但不可自视为上帝,逐渐与人平等相处。
三,合理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承认自己也有缺点和不足,这是走出自负的关键一步。
四,承认客观规律,以发展观看待人与事物,慢慢就会走出自负,融入社会,建立对生活工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