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简单的说,他们并不是一个师门的,一个属于少林派,另一个属于武当派。
忽然间想一想这样说还真的对哟~~~
沈霍伊的飞机大多数是取得了俄罗斯的苏霍伊的生产许可制造的苏系战机。
其实早在1987年,带鸭翼的Su-33的原型——T-10K就已经完成首飞,1988年带鸭翼的Su-27M的第一架原型机Т-10М-1也已经完成首飞。但在岸基机型上,侧卫系列安装鸭翼的首个正式服役型号是Su-30Mki,一起放上去的还有矢量喷管。后来Su-35的验证机型也是这么干的,但正式型号则取消了。所以在侧卫系列中,安装鸭翼的做法并非主流。目前服役的带鸭翼的侧卫除了Su-33和Su-34外,就只有Su-30MKI这一脉了,分别是印度的Su-30Mki,俄罗斯自用的Su-30SM和马来西亚的Su-30MKM。
Su-27M首架原型机T-10M-1
歼16是在Su-27SK和Su-30Mkk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两个型号原来的设计就没有鸭翼Su-27系列的原始设计就是主翼在前平尾在后的常规布局,在加个鸭翼已经变成三翼面布局。从飞控上来说已经是有冗余的了。但你要说是原始设计限制了沈飞的发挥也不对,因为歼-15上也有鸭翼,而且舰载机研制难度某种程度上比岸基飞机难多了。所以不装鸭翼不光是发展基础的约束,也不是技术问题。
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侧卫系列这种常规布局的飞机,单纯加一对鸭翼对机动性的改善不明显。在T-10K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歼15要用到鸭翼是因为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阶段鸭翼可以显著改善起降性能,而歼11、歼16都是陆地起飞的,多一对鸭翼带来的飞行性能改善没有什么太大的收益,因为侧卫系列本身就是常规布局,有平尾,前缘襟翼,后缘襟副翼应有尽有,在加一对鸭翼变成三翼面布局反而是增加了飞控复杂度,而且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重量,收益却不怎么明显。
歼-15用到鸭翼,主要是为了改善起降性能
不管是Su-27还是Su-30Mkk,我国引进的侧卫并没有鸭翼
因为按理说三翼面和矢量喷管完全就是冗余的,因为矢量喷管本身就干了很多可动舵面能干的活。咱不说敲代码的累成啥样,它也没必要啊。所以只能说是当时俄罗斯的AL-31FP矢量发动机和配套的飞控系统不成熟,需要依赖鸭翼配合提高失速攻角。到了Su-35的正式服役型号,鸭翼已经取消了,正说明这个东西在侧卫系列上用处不大。
俄罗斯人Su-30mki上加鸭翼和矢量喷管,很大程度上是拿印度人当小白鼠使
正式版本的Su-35已经没有鸭翼了
所以对歼11和歼16来讲,飞行性能最好的升级就是一次到位装上矢量发动机,扯别的都没啥用。